[实用新型]基于速度控制有轨电车被动信号优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7574.0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6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吴元森;赵翊辰;蒋卓峻;高天昊;唐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967;B61L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李蕊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速度 控制 有轨电车 被动 信号 优先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速度控制有轨电车被动信号优先系统,其包括用于感应有轨电车到达交叉口信息的线圈位置检测器;用于在接收到有轨电车到达交叉口信息时,查询其内部存储的离线时刻‑速度表,并将对应时刻的建议速度发送给可变信息应答器的地面电子单元;用于有轨电车运行至其上时,将建议速度发送给有轨电车上的应答器传输装置的可变信息应答器;安装于有轨电车内,用于将建议速度发生给车载终端的应答器传输装置;以及用于生成离线时刻‑速度表、调整地面电子单元的时钟与其同步及控制机动车信号灯组与有轨电车信号灯组显示的交通信号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速度控制有轨电车被动信号优先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现代有轨电车具有建设成本低、周期短、绿色环保、安全舒适、快速便捷等特点,可作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网,属于中等运量的城市客运系统。现代有轨电车路权可分为独立路权(全封闭)、半独立路权(交叉口开放)和混合路权(全开放)。鉴于独立路权造价高、占用道路资源多,以及混合路权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国内外多采用半独立路权形式。半独立路权保证了电车在路段上不受社会车辆、行人、公交车辆的干扰。为提升运行效率,需在交叉口实施信号优先策略。
信号优先策略主要有:主动优先和被动优先。主动优先通过绿灯提前、绿灯延长等措施,对于优先车辆运行效率的提升效果显著,但给非优先相位带来极大的延误。被动优先通过优化固定信号配时,实施干线协调绿波控制,电车在站点停靠与行驶速度波动对优先效果影响甚大。
我国现阶段建设运营的有轨电车线路主要运用于城区或者工业园区,各个交叉口流量较大,主动优先过分保证电车优先通行权利,将大量增加非优先相位车辆的延误时间,易于产生拥堵。被动优先在协调优化时以电车行驶速度、站点停靠时间为约束条件,未考虑对地面常规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速度控制有轨电车被动信号优先系统能够在有轨电车行驶至交叉口时,给予其一个建议速度,以使其快速通过交叉口。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基于速度控制有轨电车被动信号优先系统,其包括:
用于感应有轨电车到达交叉口信息的线圈位置检测器;
用于在接收到有轨电车到达交叉口信息时,查询其内部存储的离线时刻-速度表,并将对应时刻的建议速度发送给可变信息应答器的地面电子单元;
用于有轨电车运行至其上时,将建议速度发送给有轨电车上的应答器传输装置的可变信息应答器;
安装于有轨电车内,用于将建议速度发生给车载终端的应答器传输装置;以及
用于生成离线时刻-速度表、调整地面电子单元的时钟与其同步及控制机动车信号灯组与有轨电车信号灯组显示的交通信号控制器;
所述地面电子单元通过有线与线圈位置检测器和可变信息应答器连接;地面电子单元与交通信号控制器之间及可变信息应答器与应答器传输装置之间通过无线进行通信;应答器传输装置与车载终端通过有线连接。
进一步地,交叉口两端的停车线处各安装有一个线圈位置检测器和一个地面电子单元,所述线圈位置检测器与邻近其的地面电子单元连接;距离每个线圈位置检测器1~2m处的轨道中央处各设置有一个与地面电子单元连接的可变信息应答器;交通信号控制器安装于交叉口所在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应答器传输装置与其天线采用标准50Ω的双屏蔽同轴电缆连接,与车载终端通过CAN总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应答器传输装置的天线包含一个调谐到27MHz的发射线圈,一个调谐到4.2MHz的接收线圈,应答器传输装置的天线安装于有轨电车的车底,并垂直于轨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7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