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放置门板的料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75590.6 | 申请日: | 2019-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1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军;曹荣幸;刘洋;田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八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B65D85/68;B65D81/05 |
| 代理公司: | 重庆启恒腾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2 | 代理人: | 万建 |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放置 门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放置门板的料架,包括料架本体,料架本体包括下矩形框架和上矩形框架,所述下矩形框架和上矩形框架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固定连接;还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挡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和上矩形框架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挡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向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倾斜设置有斜绒布固定连接,第一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通过定位杆固定连接。本料架能够可以减少阴模件一次性包装物,减少产品各部位划伤的风险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放置门板的料架。
背景技术
料架,是用于对工件进行放置的架子。目前汽车饰件陆续以软质、新工艺结构的趋势在发展,已在淘汰老式的普通皮纹注塑,普通的帆布已不能保护软质产品,加上复杂的产品结构,产品薄弱的位置多了,会增加一次性的包装物,一次性包装物不但解决不了产品问题,还会额外增加包装成本,需要一种能降低成本又能保护产品的料架。
汽车后门结构类似“三角形”,而一边平的那面是软质的阴模产品,此阴模产品目前不能与任何包装物接触摩擦,但是目前并没有满足使用要求的料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对后门进行放置,结构简单,更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的用于放置门板的料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放置门板的料架,包括料架本体,所述料架本体包括下矩形框架和上矩形框架,所述下矩形框架和上矩形框架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固定连接;还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与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挡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和上矩形框架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挡布固定连接,任意两个挡布之间的距离一致且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向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两侧边均与第一立杆和第四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正对容纳空间与所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倾斜设置有斜绒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通过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方;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之间、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上矩形框架内均通过绒布固定连接。
这样,汽车门板,后门,呈类似“三角形”结构,一边平的那面是软质的阴膜产品,即门板装饰总成,其不能与任何包装物接触摩擦。后门一侧设置有缺口,缺口呈圆弧状,缺口用于安装关门确认的感应开关。针对这个结构,设计专用的料架本体。在对后门进行放置时,将阴膜产品部分朝上设置,有尖角的朝向第二立杆和第三立杆设置,将后门放入容纳空间内,然后使得后门上的斜面的一端与斜绒布接触,同时使得产品的皮纹部分的缺口与定位杆卡接进行定位,定位杆为圆管,完成放置。利用容纳空间两侧的挡布对后门进行分隔,避免接触。该料架可以避免阴膜产品部分与包装物直接接触,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可以减少阴膜产品的一次性包装物,减少产品各部位划伤的风险。具体的,因为阴膜产品的表面与产品复合之后尖角拉的很薄,尖角不能与其他包装物摩擦,所以第二立杆和第三立杆之间镂空设置,减少摩擦。
具体的,定位杆外侧包覆有泡沫,减少摩擦,放置产品与定位杆直接硬性接触,保证质量。
具体的,设置在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之间的绒布和设置在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的绒布,上端均与上矩形框架滑动连接形成门帘,绒布竖向侧边与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或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之间通过共母粘扣连接。方便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滑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八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八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5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卸料搬运车
- 下一篇:一种集液器壳体成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