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体成形术辅助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2153.9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6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聂小强;赵昶旭;杜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倍恩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形 辅助 器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体成形术辅助器械,包括内管手柄、外管手柄、内管、外管,所述的内管手柄下部两对角处分别设置翼板,所述的内管手柄下部设置内管固定柱,所述的内管固定柱内安装内管,所述的内管固定柱两侧设置卡扣;所述的外管手柄顶部设置与翼板相契合的翼板槽,所述的外管手柄上部设置套管,所述的套管两侧设置与卡扣相契合的凹槽,所述的外管手柄下部设置外管固定柱,所述的外管固定柱内固定安装外管,所述的外管为中空结构,所述的套管中安装内管固定柱,所述的外管中安装内管;总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安装快捷的优点,同时能够实现椎体成形装置的稳定钻入,以保证骨水泥输入到椎体的指定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椎体成形术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椎体成形术全称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属于微创手术,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acrylate,PMMA)或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1984年由Deramond发明并首次应用,1987年法国医师Galibert首次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1994年美国首次报道将PV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
目前临床上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是,怎样实现椎体成形装置的稳定钻入、以及达到预定位置,以保证骨水泥输入到椎体的指定位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体成形术辅助器械,该辅助器械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简便,使用方便快捷,能够保证椎体成形装置稳定钻入到预定位置,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椎体成形术辅助器械,包括内管手柄、外管手柄、内管、外管,所述的内管手柄下部两对角处分别设置翼板,所述的内管手柄下部设置内管固定柱,所述的内管固定柱内安装内管,所述的内管固定柱两侧设置卡扣;所述的外管手柄顶部设置与翼板相契合的翼板槽,所述的外管手柄上部设置套管,所述的套管两侧设置与卡扣相契合的凹槽,所述的外管手柄下部设置外管固定柱,所述的外管固定柱内固定安装外管,所述的外管为中空结构,所述的套管中安装内管固定柱,所述的外管中安装内管。
所述的内管固定柱的外径等于套管的内径,所述的内管的外径等于外管的内径。
所述的内管手柄设置为“梯形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本实用新型将内管手柄设置为“梯形台结构”,便于用手抓取,在手术过程中便于用力。二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管手柄、外管手柄之间采用翼板和翼板槽相结合的连接的方式,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内管手柄和外管手柄发生错位移动;另一方面,保证内管的插入和取出都十分方便、快捷,便于临床应用。三是,本实用新型在内管固定柱两侧设置卡扣,能够使内管手柄和外管手柄之间固定更加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手柄 2、外管手柄 3、内管 4、外管 5、翼板 6、内管固定柱 7、卡扣 8、翼板槽 9、套管 10、外管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倍恩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倍恩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21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喉体撑开器
- 下一篇:一种医用带线锚钉植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