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共建筑用供热节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0848.3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9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10;B01D46/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1007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共建筑 供热 节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建筑用供热节能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稳压器、逆变器、控制器、产热器、过滤器、抽气机、暖气管、散热面、吸热涂层、底座,建筑物、排气管,储电箱,工作箱、抽气管,光伏控制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多个,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储电箱内部有蓄电池、蓄电池连接稳压器和逆变器;所述工作箱包括控制器、产热器、过滤器、抽气机、暖气管;抽气机位于工作箱的外部,抽气机通过抽气管将气体传输到过滤器过滤,然后再传输到产热器。本实用新型节能省电,既达到了供暖的作用,又达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共建筑用供热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取暖设备有多种,暖气、空调、地暖等。而我国公共建筑的供热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6%,降低公共建筑的能耗成为整个节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如今无论是工业还是家用的热能大都是利用煤炉产生的热力,煤炉产热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污染环境,无论是从可持续的发展角度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都不是长远之计,现如今,光能是最洁净且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光能发电在当今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可是光能产热大都还只是停留在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阶段,因此光能产热的资源在工业或者更多生活方面的利用度还有很多需要挖掘的地方。而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公共建筑用供热节能装置,具体利用太阳能实现供暖。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共建筑用供热节能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共建筑用供热节能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蓄电池2、稳压器3、逆变器4、控制器5、产热器6、过滤器7、抽气机8、暖气管9、散热面10、吸热涂层11、底座12,建筑物13、排气管14,储电箱15,工作箱16、抽气管17,光伏控制器1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为多个,位于建筑物13的顶部,储电箱15内部有蓄电池2、蓄电池2连接稳压器3和逆变器4;所述工作箱16包括控制器5、产热器6、过滤器7、抽气机8、暖气管9;抽气机8位于工作箱16的外部,抽气机8通过抽气管17将气体传输到过滤器7过滤,然后再传输到产热器6。
优选的,所述产热器6外部设有吸热涂层11。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14位于建筑物内部,和暖气管9通过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产热器6底部设有底座12。
优选的,所述暖气管9和散热面10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2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1转化的电能存储,稳压器3控制太阳能转换电压的稳定性,逆变器4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优选的,所述光伏控制器18和蓄电池2电连接,用于控制太阳能电池板1的输出电压。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5和蓄电池2、抽气机8、过滤器7、产热器6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光伏控制器可以保护电池不被过充,同时,当晚上太阳能电池不发电时,防止蓄电池的电倒流。2、稳压器控制太阳能的输出电压稳定,避免工作时电压不稳定,影响正常工作。逆变器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提高效率,节能省电。3、抽气机8将气体抽入,然后经过过滤器7对气体中的杂物过滤,最后再通过暖气管散热,通过排气管排气的过程,既达到了供暖的作用,又达到了净化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电池板、2-蓄电池、3-稳压器、4-逆变器、5-控制器、6-产热器、7-过滤器、8-抽气机、9-暖气管、10-散热面、11-吸热涂层、12-底座,13-建筑物、14-排气管,15-储电箱,16-工作箱、17-抽气管,18-光伏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08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