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碗式防煤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66036.1 | 申请日: | 2019-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8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熊炜;魏伟;刘欣;宋方名;严青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27/00 | 分类号: | E21B27/00;E21B21/00 |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碗式防煤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碗式防煤粉装置。它包括油管内沿油管的中心线设置的抽油杆以及抽油杆上固定安装的多个截面形状为碗型结构的煤粉沉降台,各个煤粉沉降台的面积大小各不相同,各个煤粉沉降台之间通过套在抽油杆上的套管支撑安装。采用上述结构后,正常启泵后,起到自清洁作用,实现了不进行起管柱作业将煤粉排出地面的目的,避免了泵磨损、卡死或堵死等井下事故的发生;因故停泵时,有效防止了管柱内液体中所含煤粉全部聚集回落至泵上,能够再次避免泵磨损或卡死等井下事故的发生,解决了煤层气排采井因煤粉造成的排水设备的泵堵、卡泵和磨损等问题,延长了煤层气井排采设备检泵周期,满足了煤层气井连续性排采需要并降低了煤层气的开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层气井开采井下生产管柱上的防煤粉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碗式防煤粉装置。
背景技术
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通过排出井内的水,降低井底煤层的压力,实现煤层气的解析开采。由于我国煤层埋藏浅、采出液中固相含量大,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伴有煤粉和砂子等固相介质的出现,即便在油井的生产井段或井下机泵的吸入口采取防煤粉工艺措施,也不能完全阻挡地层煤粉进入井筒。
在生产中,经常出现因停电或停机维修等停止生产时,生产管柱内的煤粉沉积而造成井下工具或泵芯堵卡,在通常情况下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起出生产管柱进行检泵作业,无法实现煤层气井的连续性排采,同时,作业时易造成煤层污染,煤储层渗透率下降,产气量大幅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煤层气井连续性排采需要,解决煤层气排采井因煤粉从煤层中析出至井筒所造成的排水设备的泵堵、卡泵和磨损等问题,延长检泵周期的碗式防煤粉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碗式防煤粉装置,包括油管内沿油管的中心线设置的抽油杆以及抽油杆上固定安装的多个截面形状为碗型结构的煤粉沉降台,各个煤粉沉降台的面积大小各不相同,各个煤粉沉降台之间通过套在抽油杆上的套管支撑安装。
各个所述煤粉沉降台等距排列在抽油杆上。
所述抽油杆上从上至下设置有上部煤粉沉降台、中部煤粉沉降台和下部煤粉沉降台。
所述下部煤粉沉降台的面积最大,中部煤粉沉降台的面积最小,上部煤粉沉降台的面积介于下部煤粉沉降台和中部煤粉沉降台之间。
所述套管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抽油杆上。
所述套管包括上部煤粉沉降台的上端面处靠压的上支撑套管、上部煤粉沉降台和中部煤粉沉降台之间以及中部煤粉沉降台和下部煤粉沉降台之间靠压的间隔套管以及下部煤粉沉降台下端面处靠压的下支撑套管。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正常启泵后,受各个沉降台的过流截面积大小、流速快慢、压力大小的变化,改变液体上升过程的流动状态,不利于煤粉沉降,同时在沉降台的碗口形成紊流,冲刷煤粉沉降台,起到自清洁作用,实现了不进行起管柱作业将煤粉排出地面的目的,避免了泵磨损、卡死或堵死等井下事故的发生;因故停泵,油管与抽油杆环空中液体携带的煤粉颗粒分散沉降在多个煤粉沉降台上,有效防止了管柱内液体中所含煤粉全部聚集回落至泵上,因而能够再一次避免泵磨损或卡死等井下事故的发生,解决了煤层气排采井因煤粉从煤层中析出至井筒所造成的排水设备的泵堵、卡泵和磨损等问题,延长了煤层气井排采设备检泵周期,满足了煤层气井连续性排采需要并降低了煤层气的开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碗式防煤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碗式防煤粉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6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