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5073.0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4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邦武;王会勤;王新鹏;郝留启;李豪;程玲;王志强;刘贤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2 | 分类号: | F17C5/02;F17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系统,涉及油气回收技术领域。该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回收塔与顶板,所述回收塔的下端外壁固定安装有护套,所述回收塔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输入管道与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位于输入管道的下端,所述输入管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回收塔的下端中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输出管道,所述输出管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顶板位于回收塔的正上方。该一种油气回收系统,通过设置的回收塔、液压缸、活塞杆与压板,利用真空吸附原理将经过活性炭处理且不含空气成分的油气进行再次吸附,能够快速将油气转换为液态,通过设置的护套、限位环与压力表,提高安全等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极易挥发,在从油库到加油站再到用户的整个储运过程中,广泛存在油品蒸发损耗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一般使用油气回收装置,主要使用活性炭等吸附剂,油气组分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然后再经过减压脱附或蒸汽脱附,而活性炭等吸附剂对空气的吸附力非常小,将挥发的油气收集起来。
现有的油气回收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油品挥发后,其形态为气态,使用难度大,因此,还需要经过液化环节,在回收到液化这一过程中,需经过多次转运,无法实现快速液化,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气回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回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回收塔与顶板,所述回收塔的下端外壁固定安装有护套,所述回收塔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输入管道与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位于输入管道的下端,所述输入管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回收塔的下端中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输出管道,所述输出管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顶板位于回收塔的正上方,所述顶板的下端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垫体,所述第一垫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端套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垫体,所述第二垫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护套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四组垫脚。
优选的,所述回收塔还包括有密封环,所述回收塔的上端中部外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密封环卡装于开口内,所述密封环的内壁开设有油槽。
优选的,所述压板位于回收塔的内部,所述液压缸的上端外表面穿过密封环的内部与第一垫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内径小于液压缸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回收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压板的下端,所述回收塔的下端内表面为弧面。
优选的,所述输入管道与输出管道均与回收塔的内部相通,所述压力表与回收塔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压力表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连接管与回收塔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连接管与回收塔的内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均为圆台结构,所述回收塔的内部为真空环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种油气回收系统,通过设置的回收塔、液压缸、活塞杆与压板,回收塔可安装于运输车辆上,回收塔内部真空,利用真空吸附原理将经过活性炭处理且不含空气成分的油气进行再次吸附,利用液压缸、活塞杆与压板对油气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换为液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5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