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型柱模板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4083.2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6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苏龙辉;蔡景润;蔡世达;高志远;王伟红;洪秀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型 模板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型柱模板加固结构,包括模板本体和设置在模板外部的加固装置,加固装置包括内加固装置和外加固装置,内加固装置包括钢板带和对拉螺栓,对拉螺栓设置在钢板带的端部;外加固装置包括设置在模板本体四周的加固板和设置在加固板端部的连接套,相邻的加固板端部穿过连接套实现了加固板的首位相连;钢板带和加固板之间设置有竖直的木枋,木枋上设置有支撑加固板的挡块;加固板穿过连接套的一端上成型有活动槽,活动槽中设置有驱动连接套移动的驱动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强模板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体施工成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造型柱模板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柱体结构是建筑工程当中的骨架,对柱体进行施工时,先绑扎柱体钢筋,再架设成型模板,之后进行框架固定,再混凝土浇筑施工并获得浇筑成型的柱体。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很多的造型柱会采用“胶囊形”的造型柱,在建筑中起到了装饰、美化和部分承重的效果,因此对混凝土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柱模板在混凝土成型时需要使用模板加固装置,提升结构的稳定性,用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现有的技术中,柱模板加固一般都是采用钢管配合对拉螺杆的结构,对拉螺栓穿过钢管后再用蝴蝶扣固定,实现了对模板的加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浇筑强度混凝土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细长的对拉螺杆在振捣过程中很容易变形,导致墙柱模板产生漏浆或胀模的现象,影响成型后的墙柱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型柱模板加固结构,具有提升模板结构稳定性的效果,提升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造型柱模板加固结构,包括模板本体和设置在模板外部的加固装置,加固装置包括内加固装置和外加固装置,内加固装置包括钢板带和对拉螺栓,对拉螺栓设置在钢板带的端部;外加固装置包括设置在模板本体四周的加固板和设置在加固板端部的连接套,相邻的加固板端部穿过连接套实现了加固板的首位相连;钢板带和加固板之间设置有竖直的木枋,木枋上设置有支撑加固板的挡块;加固板穿过连接套的一端上成型有活动槽,活动槽中设置有驱动连接套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内加固装置紧贴着模板对模板进行初步加固,在外部使用外加固装置进行二次加固,二者之间增加木枋的结构进行外加固装置的安装;外加固装置中的加固板通过连接套首位相连,组成较为稳定的结构,加固板上端部的活动槽中增加了驱动搭建的结构,驱动连接套向靠近模板的方向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加固板作业在木枋上,对内部的模板进行挤压和加固,提升了模板结构的稳定性,相较于传统的较长的对拉螺栓的结构,木枋和加固板作为了主要的受力结构,在对混凝土进行振荡时,整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提升了对模板的加固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件包括安装在加固板上的螺纹杆,螺纹杆和加固板螺纹配合并延伸至活动槽中,活动槽中活动安装有活动块,活动块竖直方向的两端延伸至活动槽之外,活动块两侧分别和螺纹杆以及连接套进行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螺纹杆的结构作为驱动件,螺纹杆和加固板进行螺纹配合,在转动螺纹杆时会驱动螺纹杆向前移动,活动块活动安装在活动槽中,在转动螺纹杆时会带动活动块向前移动并使得活动块作用在连接套上,实现了连接套位置的移动,连接套会带动加固板将模板,实现了对模板的加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活动块上开设有和螺纹杆端部配合的连接孔,螺纹杆端部和连接孔底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活动块上连接孔的结构,螺纹杆的端部延伸至连接孔中,活动块不易出现位置移动;同时,将螺纹杆旋松之后可以将活动块取出,便于进行连接套和加固杆的分离,便于将外加固装置拆卸下来进行下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40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