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痰连接管的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61541.7 | 申请日: | 2019-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3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梅;龙贻英;邓光芬;刘光碧;何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1/00;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7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痰连 接管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吸痰连接管的固定装置,包括连接管和捆扎带,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内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设置有衔接片,所述衔接片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倒环片,所述捆扎带位于所述衔接片的内部,且多个所述衔接片通过捆轧带串联固定;通过将内管内径较小的一端插入到吸痰器连接管中,内管内径较大的一端被吸痰管插入,当痰液从吸痰管进入到内管再进入到连接管中,相互之间是从直径较小一侧进入到直径较大,内部没有阻挡和衔接缝,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渗透,且内管的外侧设置衔接片对连接管和吸痰管进行外侧的套设,随着捆扎带将衔接片收紧,避免痰液的泄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痰连接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护理中的吸痰,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病患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昏迷的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的病人以及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
目前吸痰连接管由于没有特定的固定装置,医护人员常将现有吸痰管末端通过胶布、压脉带或废弃的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来临时固定,这样不仅固定不可靠,且容易造成污染,影响医生和患者的健康,也影响患者床单位的整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痰连接管的固定装置,旨在解决吸痰连接管由于没有特定的固定装置,医护人员常将现有吸痰管末端通过胶布、压脉带或废弃的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来临时固定,这样不仅固定不可靠,且容易造成污染,影响医生和患者的健康,也影响患者床单位的整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痰连接管的固定装置,包括连接管和捆扎带,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内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设置有衔接片,所述衔接片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倒环片,所述捆扎带位于所述衔接片的内部,且多个所述衔接片通过捆轧带串联固定。
优选的,所述捆扎带由带体、收容环和卡齿组成,且所述带体、所述收容环和所述卡齿一体成型,且所述收容环位于所述带体的一端,所述卡齿位于所述带体的外侧面。
优选的,所述卡齿设置有多个,且等距排列在所述带体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带体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收容环,所述卡齿卡接于所述收容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衔接片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管的左右两端,且每组所述衔接片设置有四片。
优选的,每片所述衔接片之间设置有间隙,且同一组所述衔接片组成圆环。
优选的,所述捆扎带靠近所述衔接片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内管内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捆扎带齐平,所述内管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齐平。
优选的,所述内管内径较小的一端插入吸痰器连接管中,且吸痰管插入所述内管内径较大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衔接片位于所述吸痰器连接管和所述吸痰管的外侧,且所述倒环片与所述吸痰器连接管和所述吸痰管外侧相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痰连接管的固定装置,通过在连接管的内部设置圆台状的内管,且内管内径较小的一端插入到吸痰器连接管中,内管内径较大的一端被一次性吸痰管插入,当痰液从吸痰管进入到内管再进入到连接管中,相互之间是从直径较小一侧进入到直径较大,内部没有阻挡和衔接缝,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渗透,且内管的外侧设置衔接片对连接管和吸痰管进行外侧的套设,随着捆扎带将衔接片收紧,即对衔接片和连接管以及吸痰管之间进行收紧,再一步避免痰液的泄露,双重设置保证了周围环境的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未经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15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