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转式压缩机泵浦及其上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8038.6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8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卢斌;纪德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智(青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9/1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压缩机 及其 支座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式压缩机泵浦及其上支座,包括:上支座、阀片和铆柱,所述上支座上设置有吐出口,所述阀片的一端设置有铆柱孔,所述阀片通过铆柱孔和铆柱的配合而铆合在上支座上,所述阀片的另一端覆盖在吐出口处,用于遮蔽吐出口,所述铆柱为棱柱形结构,所述铆柱孔的形状为与棱柱形结构相匹配的结构;或者,所述铆柱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相切固定形成,所述铆柱孔的形状与该铆柱的外形轮廓相匹配。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这种多边形结构的铆柱能够有效保证阀片安装后不会产生角度偏摆,避免阀片铆合后在无压力挤压的条件下仍存在泄漏的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回转式压缩机泵浦及其上支座。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一般回转式压缩机结构示意图(详见说明书附图1)主要由顶盖组合、外壳组合、定子、转子、泵浦、脚架、过滤瓶、底盖等零部件构成。而压缩机运转核心零部件为泵浦和马达(定子、转子),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定子固定在外壳内部无法运动,当压缩机通电后,转子和定子之间会产生磁场,导致转子会进行旋转,因泵浦偏心轴被热套于转子内径固定,故转子会带动偏心轴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偏心轴在泵浦内进行旋转对缸体内部制冷剂进行液压缩。当压缩后的制冷剂满足一定压力时,会将上支座铆合阀片挤开,通过上支座吐出口进行泄漏,再由压缩机出口管流至系统中制冷。现有上支座阀片均由圆柱形铆柱进行铆合固定(详见说明书附图2、3),且铆合后阀片无法移动。然而,本实用新型人发现:若阀片在铆合过程中存在较小的角度偏摆,则会使阀片无法起到密封上支座吐出口的作用,导致泵浦内部冷媒在压缩的过程中直接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回转式压缩机泵浦及其上支座,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铆柱能够有效防止传统的圆柱形铆柱对阀片铆合过程中因出现角度偏摆而导致的密封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式压缩机泵浦上支座,包括:上支座、阀片和铆柱,所述上支座上设置有吐出口,所述阀片的一端设置有铆柱孔,所述阀片通过铆柱孔和铆柱的配合而铆合在上支座上,所述阀片的另一端覆盖在吐出口处,用于遮蔽吐出口,当压缩后的制冷剂满足一定压力时,会将上支座铆合阀片挤开,通过上支座吐出口进行泄漏,再由压缩机出口管流至系统中制冷;所述铆柱为棱柱形结构,所述铆柱孔的形状为与棱柱形结构相匹配的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铆柱为三棱柱形结构、四棱柱形结构、五棱柱形结构等,相应地,所述铆柱孔的形状为与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形等结构的铆柱相匹配的结构,例如,铆柱孔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其次,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回转式压缩机泵浦上支座,同样包括:上支座、铆柱和阀片;所述上支座上设置有吐出口,所述阀片的一端设置有铆柱孔,所述阀片通过铆柱孔和铆柱的配合而铆合在上支座上,所述阀片的另一端覆盖在吐出口处,用于遮蔽吐出口;所述铆柱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相切固定形成,所述铆柱孔的形状与该铆柱的外形轮廓相匹配,以便于该铆柱能够恰好进入铆柱孔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铆柱孔由两个圆孔外切形成,且两个圆孔通过相切的位置连通,以便于铆柱孔的形状与该铆柱的外形轮廓相匹配,使该铆柱能够恰好进入铆柱孔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铆柱内部为镂空结构,以减低物料成本。
再次,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回转式压缩机泵浦,其包含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上支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智(青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未经瑞智(青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8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