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下水逸出气浓度检测的脱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6456.1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0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何镧;刘佳琪;黄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超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C02F1/2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江成;杨燕霞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水 出气 浓度 检测 脱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逸出气浓度检测的脱气装置,包括文丘里管、集气管和水封管,文丘里管固定在一个安装座中,安装座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安装座的底部和集气管相连,文丘里管的上端和进水口相连,文丘里管的下端伸入到集气管中,集气管的侧面设有排气口,安装座的侧面设有补气口,补气口通过设于安装座中的补气管和文丘里管连通,水封管的底部密封且设有溅射平台,水封管的侧面设有排水口,集气管伸入到水封管中,集气管的下端位于水封管的底部和溅射平台之间,集气管上的排气口位于水封管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脱气量大且稳定及易于脱出水中微溶气体的特点,维护简便,可与数字化气体分析仪连用,便于检测地下流体中气体浓度的连续变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逸出气浓度检测的脱气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地下流体观测的气体主要有水溶解气、水逸出气和断层岩土气等。由于断层岩土气易受表层环境及生物的影响,观测效果较差,而地下水携带的地壳深部信息丰富,可以较好的反映地壳活动情况,因此地下水逸出气、溶解气浓度的观测一直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地震前兆观测仪器已进入数字化时代,观测仪器已基本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观测的功能,涵盖了氢、汞、氡、甲烷、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而逸出气脱气装置,是实现气体数字化观测的重要基础环节,对于获得真实可靠的观测结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脱气装置主要是针对气氡观测设计的,在引用至气汞、氢气等其他气体观测时,存在着脱气量小、易受水流量变化影响、脱气装置易堵塞等问题,造成了气体观测数据突跳、毛刺等现象,对地震前兆预测有很大阻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逸出气浓度检测的脱气装置,其采用文丘里效应和气水平衡原理,将地下水中的溶解气或者逸出气脱出,具有脱气量大、脱气量稳定及易于脱出水中微溶气体的特点,而且维护简便,可与数字化气体分析仪连用,便于检测地下流体中气体浓度的连续变化,有利于提供稳定可靠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文丘里管、集气管和水封管,文丘里管固定在一个安装座中,安装座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安装座的底部和所述的集气管相连,文丘里管的上端和进水口相连,文丘里管的下端伸入到所述的集气管中,集气管的侧面设有排气口,安装座的侧面设有补气口,补气口通过设于安装座中的补气管和文丘里管连通,所述的水封管的底部密封,水封管的底部设有溅射平台,水封管的侧面设有排水口,所述的集气管伸入到所述的水封管中,集气管的下端位于水封管的底部和溅射平台之间,集气管上的排气口位于水封管外。使用时,排气口通过管路和气体分析仪器的进气口相连。地下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文丘里管,由于文丘里管中部管径急剧缩小,水流速增加,流体压力降低,形成区域真空,同时空气经过补气口和补气管进入文丘里管,与水中的微溶气体形成混合气泡,携带混合气泡的水由于重力作用溅射到溅射平台上,混合气泡受到溅射平台的阻力与水分离,被逸出后扩散至集气管内,并从排气口排出,输送给气体分析仪器,而溅射到溅射平台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到水封管的底部,积聚到水位到达排水口时,溅落的水从排水口溢出。本技术方案采用文丘里效应和气水平衡原理,利用水流速变化形成真空区吸附空气形成微气泡,通过动能变化使气泡携带水中的微溶气体逸出,自动完成脱气,脱气效率高,无需使用电源,脱气量稳定,不受进水流量影响,能够为气体分析仪器提供连续稳定的气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文丘里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收缩管、喉管和扩散管,收缩管及喉管位于所述的安装座中,收缩管的上端和所述的进水口相连,扩散管位于所述的集气管中,所述的补气管和所述的喉管相连。喉管位于文丘里管的中部,且管径最小,收缩管的管径小于扩散管的管径,使得水流入文丘里管后,由于管径急剧缩小,水流速增加,形成区域真空,有利于从补气管进来的空气与水中的微溶气体形成混合气泡。
作为优选,所述的喉管的管径是所述的收缩管的管径的一半,所述的扩散管的管径是收缩管的管径的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超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超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6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脱落功能的转接器
- 下一篇:一种便于组装的电源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