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溶洞立体养殖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56271.0 | 申请日: | 2019-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2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何涛;何大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市汇源大鲵驯养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创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8 | 代理人: | 刘创先 |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洞 立体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溶洞立体养殖池,属于大鲵养殖技术领域,包含水源、管道、露天池体和溶洞,溶洞内设有洞内养殖池,露天池体设于溶洞顶部,水源通过管道连接到洞内养殖池和露天池体,溶洞底部设有排水渠;洞内养殖池为多层结构,呈矩阵式分布,洞内养殖池之间设有行走通道和排水沟.这种溶洞立体养殖池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各养殖水池是独立存在的,各区域的大鲵活动范围较广,便于管理和观察。各养殖水池能够调节水位及时溢水排污,池中水阀能够控制水量及水压,养殖池池壁能够全方位的清洗干净。天然溶洞在水源、温度、湿度等均满足大鲵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大鲵的人工养殖存活率,缩短了生长周期,在大鲵养殖技术领域有较明显的积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鲵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溶洞立体养殖池。
背景技术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大鲵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泛。大鲵养殖需要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温稳定、水质清洁、水源方便的地方。人工养殖能否成功,养殖环境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大鲵养殖经验和技术已取得了部分成功,主要包含室外养殖、地下室、人防工程养殖及我们研究开发的工厂化控温养殖。这些养殖模式都存在成本高、密度大、区域小、温度和水质无法控制等问题,造成大鲵养殖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困难,利用自然环境提高大鲵养殖效率,提供一种溶洞立体养殖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溶洞立体养殖池,包含水源、管道、露天池体和溶洞,所述溶洞内设有洞内养殖池,所述露天池体设于溶洞顶部,所述水源通过管道连接到洞内养殖池和露天池体,所述溶洞底部设有排水渠;所述洞内养殖池为多层结构,呈矩阵式分布,洞内养殖池之间设有行走通道和排水沟。
进一步,所述洞内养殖池的深度为0.6-1.2米,面积为0.5-2平方米。
进一步,所述洞内养殖池的池壁上设有溢水口,溢水口处设有水位挡板和筛板。进一步,所述洞内养殖池池底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连接有水位调节管。
进一步,所述管道在每个洞内养殖池中设有水阀,通过水阀控制供水量和水压。
进一步,所述水阀连接有出水口,水阀出水口呈环绕喷射型。
进一步,所述水阀喷出的水呈环绕喷射型。
进一步,所述水位调节管成直角形状,一端设于池底,另一端设于池中,池中一端顶部设有小孔,水位调节管拐弯处为活动连接,可取出和调节角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溶洞立体养殖池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各洞内养殖池是独立存在的,按小区域分批养殖,拓宽养殖区域,各区域的大鲵活动范围较广,便于管理和观察。各洞内养殖池能够调节水位及时溢水排污,池中水阀能够控制水量及水压,养殖池池壁能够全方位的清洗干净。天然溶洞在水源、温度、湿度等均满足大鲵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大鲵的人工养殖存活率,缩短了生长周期,在大鲵养殖技术领域有较明显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溶洞立体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洞内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洞内养殖池水阀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洞内养殖池池底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源1,管道2,露天池体3,溶洞4,排水渠5,洞内养殖池6,水阀8,排水孔9,水位挡板10,筛板11,水阀中央出水口12,水阀四周出水口13,行走通道14,排水沟15,水位调节管1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市汇源大鲵驯养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遵义市汇源大鲵驯养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6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