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6025.5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7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礼国;陆健;张维;陈云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丰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2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外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主壳体、若干依次设置于主壳体内的污水处理池以及若干用于分隔各污水处理池的隔板,进水口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污水处理池的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包括与前一污水处理池连通的进水侧以及与后一污水处理池连通的出水侧;各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替设置;前一导流结构的出水侧与后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内相对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防止短流,可避免水流死区,污水处理效果好,且可实现节能的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乡镇生活污水引起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城乡结合带,在农村或城市污水管网难以到达的区域,产生的生活污水一般是直接排入河道,使得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建造设施型的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比较大,周期也很长,不能适应乡镇污水处理实际发展的需求。乡镇污水随意排放,已成为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控制乡镇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污染已成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解决流域水质恶化以及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措施。
现有公告号为CN20547324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罐主体,污水处理罐主体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初级过滤室、厌氧处理室、膜生物反应室、沉淀池、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清水池,初级过滤室中设有盖子,盖子上设有进水管接头,清水池中设有抽水管,抽水管连接有抽水泵;初级过滤室、厌氧处理室、膜生物反应室、沉淀池、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清水池通过栅格孔连接,栅格孔包括通孔和过滤栅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盖子上的污水管接头进入初级过滤室,然后通过各个栅格孔一次流经厌氧处理室、膜生物反应室、沉淀池、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清水池;最终,抽水泵会通过抽水管将清水池中的清水抽走。但在实际使用中,污水在污水处理罐主体内各个腔室之间往往是通过最短的路径进行流动,使得污水在各个腔室内均得不到充分处理,且污水在流动过程中还容易产生水流死区,从而严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利用分别设置于各个隔板上的导流结构,延长污水流动的路径,防止短流,避免产生水流死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主壳体、若干依次设置于主壳体内的污水处理池以及若干用于分隔各污水处理池的隔板,所述进水口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污水处理池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与前一污水处理池连通的进水侧以及与后一污水处理池连通的出水侧;各所述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替设置;前一所述导流结构的出水侧与后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内相对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主壳体,然后依次流经各个污水处理池,最终从出水口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进水口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故污水在主壳体内会受重力作用而流动;借助这种推流结构,可减少动力源,从而降低设备成本,并实现节能。同时,在污水依次流经各个污水处理池的过程中,污水需要通过前一导流结构才能进入后一污水处理池;此时,由于各导流结构上的进水层上下交替,故污水在流入任一污水处理池后,均需要流过比较长的路径才能流入下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此外,由于前一导流结构的出水侧与后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分别位于主壳体内相对的两侧,故污水在经前一导流结构的出水侧排出后也需要通过比较长的路径才能流入下一导流结构的进水侧。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延长水流的路径,避免水流以最小路径流动而出现短流,保证污水在各个污水处理池中均能得到充分净化,避免产生水流死区,从而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丰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丰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6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标签脚踏剔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