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卡壳的折叠式自动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55226.3 | 申请日: | 2019-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8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梁艳丰;邱征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艳丰 |
| 主分类号: | E06B11/02 | 分类号: | E06B11/02;E05F15/6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底***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壳 折叠式 自动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卡壳的折叠式自动门,包括固定箱和电机,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自左向右依次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从动轮的中部贯穿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折叠门的右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盘,所述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上连接杆的左右两端。该防卡壳的折叠式自动门,便于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同时也便于将转动角度控制在90°,从而便于第一折叠门和第二折叠门在折叠时,保持平行状态,从而避免出现卡壳的现象,方便折叠使用,以及便于对第一折叠门进行缓冲保护,避免第一折叠门与固定箱产生剧烈的碰撞,避免损坏固定箱和第一折叠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式自动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卡壳的折叠式自动门。
背景技术
折叠式自动门,可细分为单开、双开、重叠单开、重叠双开和弧形门,弧形门门扇沿孤形轨道平滑移动,可分为半弧单向、半弧双向、全弧双向,为了最大限度的拓宽入口幅度,有的推拉自动门可作成在开启终点与固定扇重合后一道手动平开,也归纳为推拉自动门。
但是,一般的折叠式自动门在折叠时,容易出现强烈的撞击,从而容易损坏折叠式自动门,同时在折叠时,容易出现卡壳的现象,影响折叠式自动门展开关闭,不方便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卡壳的折叠式自动门,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卡壳的折叠式自动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的折叠式自动门在折叠时,容易出现强烈的撞击,从而容易损坏折叠式自动门,同时在折叠时,容易出现卡壳的现象,影响折叠式自动门展开关闭,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卡壳的折叠式自动门,包括固定箱和电机,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自左向右依次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且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主动轮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的输出端,且电机的左侧设置有箱门,并且箱门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箱的左侧面上,所述从动轮的中部贯穿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上下两端均焊接连接有第一折叠门的左端,所述第一折叠门的右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盘,且第一齿轮盘的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盘,所述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上连接杆的左右两端,且第二齿轮盘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折叠门的左端上侧,所述第一折叠门的右侧下端和第二折叠门的左侧下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下连接杆的左右两端,且第二折叠门的右端下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箱的右下端焊接连接有滑轨,且滑轨的内部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箱的后侧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块,并且缓冲块滑动连接在固定箱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水平横截面呈“L”字型结构,且第一折叠门通过转轴在固定箱上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叠门、第一齿轮盘、第二齿轮盘和第二折叠门构成连动结构,且第一折叠门和第二折叠门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第一折叠门和第二折叠门关于上连接杆左右对称设置,而且上连接杆呈倒“U”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关于第一折叠门的水平中轴线上下对称设置,且第一折叠门和第二折叠门均在下连接杆上构成翻转结构,并且该翻转角度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滑轨和滑块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滑块在滑轨上构成左右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呈“T”字型结构,且缓冲块和弹簧均在固定箱的竖直方向上等间距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卡壳的折叠式自动门,便于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同时也便于将转动角度控制在90°,从而便于第一折叠门和第二折叠门在折叠时,保持平行状态,从而避免出现卡壳的现象,方便折叠使用,以及便于对第一折叠门进行缓冲保护,避免第一折叠门与固定箱产生剧烈的碰撞,避免损坏固定箱和第一折叠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艳丰,未经梁艳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5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