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宫腔灌注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55221.0 | 申请日: | 201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3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琨;张学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宫腔灌注管,包括外管组件和内管组件,内管组件位于外管组件的内部,使用时将外接的灌注管深入到内管套的内部,外接的灌注管与注水口接通,药水通过注水口进入到微型压力泵且经过微型压力泵加压后流入到出水管道中经由喷水孔喷出,圆弧形的出水管道端口配合纳米微孔结构的喷水孔,在增大喷射角度的同时使得药水在喷出时为云雾状,从而保证宫腔内部每个面都能接触到药物,且云雾状的药水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实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宫腔灌注管。
背景技术
宫腔灌注是指在无菌条件下,经阴道向宫腔里灌注药物进行治疗,与生殖专业相关,比较常见的药物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目前的宫腔灌注管前端直接开口,管子相对较粗,注入液体药物存在迅速返流出宫腔或经输卵管流入盆腔,药物在宫腔停留时间较短,且可能存在部分宫腔面有药物流经,部分宫腔面没有药物,药物无法达到覆盖整个宫腔,难以达到宫腔灌注治疗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宫腔灌注管,具备不容易成股,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药物在宫腔停留时间较短,且可能存在部分宫腔面有药物流经,部分宫腔面没有药物,药物无法达到覆盖整个宫腔,难以达到宫腔灌注治疗的目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宫腔灌注管,包括外管组件和内管组件,内管组件位于外管组件的内部,外管组件包括外接管套、外接管和安装环,外接管套固定套接在外接管的右端,外接管的外壁固定设置安装环,安装环与内管组件固定连接;
内管组件包括衔接套、内管套、防水层、注水口、微型压力泵、出水管道和喷水孔,衔接套焊接在内管套的右端,内管套的内部固定设置防水层,防水层的中部开通注水口,注水口与微型压力泵的进水端连通,微型压力泵的出水端与多组出水管道的一端相接,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出外接管且穿过安装环的内部,出水管道的端部开设有多组喷水孔。
优选的,所述外接管的右侧端部设置为圆弧形,圆弧形端部的外围等角度环绕设置多组出水管道。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内部填充吸水树脂,防水层的右侧面做有加厚处理。
优选的,所述注水口的口径与外接注水管的外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喷水孔设置为纳米微孔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环的外径大于外接管的外径,安装环采用硬质胶体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外接管套和衔接套均设置为漏斗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宫腔灌注管,圆弧形的出水管道端口配合纳米微孔结构的喷水孔,在增大喷射角度的同时有效细化药水,使得药水在喷出时为云雾状,从而保证宫腔内部每个面都能接触到药物,云雾状的药水在宫腔内壁上不容易成股,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本宫腔灌注管,防水层的内部填充吸水树脂,且防水层的右侧面做有加厚处理,有效防止药水倒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管组件与外管组件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2中A部分组件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5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羧基丁苯胶乳冷却装置
- 下一篇:工业布超声波切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