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护坡自然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4877.0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6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周越;张琨;甘信宏;王伟;张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护坡 自然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护坡自然循环系统,该生态护坡自然循环系统,包括边坡主体和护坡系统,所述边坡主体的表面设有护坡系统,该护坡系统包括生态防护层、锚固机构和连锁压紧机构,所述生态防护层设于边坡主体的表面,生态防护层的表面设有连锁压紧机构,锚固机构贯穿连锁压紧机构和生态防护层,并延伸到边坡主体内部,将生态防护层、连锁压紧机构和边坡主体固连;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生态防护层形成植被,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来避免水土流失,起到护坡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护坡自然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山清水秀和空气清新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基本要求,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公路、铁路和水利设备的建设改变了原有区域的地形地貌,常常会受到风雨侵蚀而使水土流失,最原始的方法就是用石头堆砌或者混凝土护面,但是仍然会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环境。
生态护坡系统通过边坡表面种植绿植形成覆盖,构建生态系统,通过绿植根系避免水土流失,从而能够起到护坡作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但是边坡中土质含量较低而且土质较差,无法给与绿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种植绿植时形成覆盖的周期较长,还有可能出现未覆盖时就已经出现滑坡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构建植被快速的生态护坡自然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生态护坡自然循环系统,包括边坡主体和护坡系统,所述边坡主体的表面设有护坡系统,该护坡系统包括生态防护层、锚固机构和连锁压紧机构,所述生态防护层设于边坡主体的表面,生态防护层的表面设有连锁压紧机构,锚固机构贯穿连锁压紧机构和生态防护层,并延伸到边坡主体内部,将生态防护层、连锁压紧机构和边坡主体固连;
生态防护层包括若干个生态防护单元,若干个生态防护单元铺设于边坡主体的表面构成平面结构;
锚固机构包括锚头、锚杆主体、止浆塞、盖板和延伸筒,锚头设于锚杆主体的内端,锚杆主体上套有止浆塞和盖板,止浆塞的外端固定连接盖板,止浆塞和盖板的中心均设有与锚杆主体间隙配合的通孔,盖板的外端固定设有延伸筒,该延伸筒同样套在锚杆主体上,锚杆主体的外周设有外螺纹,延伸筒的内周设有内螺纹,延伸筒与锚杆主体螺纹连接;锚杆主体为空心结构,中心设有贯通锚杆主体的通孔,锚头内设有与锚杆主体的通孔连通的腔体,锚头的外周设有若干个与锚头内部腔体连通的通孔。该锚固机构通过注浆的方式进行锚固,具体是混凝土从锚杆主体的外端注入,然后从锚杆主体的中心通孔通过,从锚头外周的通孔排出,混凝土注入边坡主体内延伸构成树状结构,从而实现锚杆主体与边坡主体的固定连接。
连锁压紧机构包括若干个交叉连杆机构,交叉连杆机构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连杆,两个连杆的中间位置设有与锚固机构的延伸筒间隙配合的旋转孔,两个连杆套在锚固机构的延伸筒上,延伸筒插入连杆的旋转孔,延伸筒外侧的锚杆主体上套有压盖,压盖的内周设有内螺纹,与锚杆主体螺纹连接。交叉连杆机构机构套在锚杆主体上,并通过压盖压紧交叉连杆机构,由此通过交叉连杆机构将生态防护单元压紧在边坡主体的表面。
连杆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贯通连杆的铰接孔,相邻的交叉连杆机构的连杆之间通过销轴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生态防护单元包括袋体,袋体内部填充土壤或腐殖质。能够给与绿植种子生长的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锚头的外周设有若干个向外延伸的倒刺,倒刺与锚头轴心的夹角为30°。倒刺能够限制锚杆主体插入边坡主体后的回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相邻的交叉连杆机构中一个交叉连杆机构的一个连杆的铰接孔与另一个交叉连杆机构的一个连杆的铰接孔重合,销轴贯穿两个连杆的铰接孔将两个连杆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4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