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室串联固定床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4417.8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3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姚广平;展茂源;刘畅;孙玉翠;崔景杰;张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60 | 分类号: | B01D53/60;B01D53/8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5006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固定床 反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室串联固定床反应装置,包括一级反应室,一级反应室下侧部设置烟气进口,所述一级反应室上部通过第一管路与中间汇流装置连通,中间汇流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二级反应室连通,二级反应室侧部设置烟气出口;所述一级反应室顶部设置一级投料装置,一级反应室底部设置一级出料装置,所述二级反应室顶部设置二级投料装置,二级反应室底部设置二级出料装置。该装置集成化程度高,通过配合优质的脱硫脱硝剂,可一体化完成烟气的脱硫脱硝治理,操作简单,系统阻力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室串联固定床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的标准越来越严格,覆盖面越来越宽,已经由传统(电力、钢铁等)行业的烟气治理扩展到其他行业(水泥、垃圾焚烧、炉窑等)。由于行业特点、烟气组分和污染物产生机理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技术有很大区别。很多已建工程场地条件差,空间狭小,烟气量处理量偏小,传统的脱硫脱硝装置很难建造,这就需要寻求新的烟气治理技术。
传统的脱硫方法包括湿法脱硫、半干法和干法脱硫。湿法脱硫效率高,目前的应用范围最广,但是由于出口烟气温度低含水量高,导致排放烟气的白烟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湿法脱硫发展的主要因素,且系统复杂,设备多,运行维护工作量较大,占地面积大。半干法脱硫适用范围广,出口烟温高,白烟现象少很多,尤其在一些SO2浓度不是很高的场合比较适用,但是占地面积较大,并且系统复杂,设备较多,运行维护工作量较大。干法脱硫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水且无白烟现象,目前主要有炉内喷钙和钠基干法脱硫,由于反应温度场、系统阻力、装置占地方面的诸多限制,导致适用场合较窄,且操作运行也比较复杂。尤其在一些旧机组或者炉窑烟气脱硫脱硝改造的项目中,场地空间小,系统阻力裕量少,大型的传统的工艺技术很难适用。
传统的脱硝技术包括SCR、SNCR、活性焦法等。SCR脱硝效率高,目前在电站锅炉、烧结机等行业应用最广,但是对烟气温度窗口要求严格,设备多,占地面积较大,有氨逃逸和催化剂最终处理的问题。SNCR在锅炉上应用也很广,对温度窗口和喷射布置条件要求严格,使用局限性较大,且效率有限。活性焦法脱硝,效率高,设备系统复杂,占地面积大,运行维护工作量大,且投资及运行成本高。以上脱硫脱硝技术都存在不少局限性。
目前,固定床脱硫脱硝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新型脱硫脱硝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把脱硫脱硝的工艺过程集中化、简约化。传统的固定床脱硫脱硝反应器均为一级反应设备,在运行环境的适应性及对脱硫脱硝剂的物料使用灵活性上明显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室串联固定床反应装置;该装置集成化程度高,通过配合优质的脱硫脱硝剂,可一体化完成烟气的脱硫脱硝治理,操作简单,系统阻力小。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室串联固定床反应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双室串联固定床反应装置,包括一级反应室,一级反应室下侧部设置烟气进口,所述一级反应室上部通过第一管路与中间汇流装置连通,中间汇流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二级反应室连通,二级反应室侧部设置烟气出口;所述一级反应室顶部设置一级投料装置,一级反应室底部设置一级出料装置,所述二级反应室顶部设置二级投料装置,二级反应室底部设置二级出料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级反应室和二级反应室内均填设物料。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路设置多个,多个第一管路沿水平方向均匀排列设置于一级反应室内上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路为开口向下的倒U型结构,倒U型结构由一级反应室内部延伸至外部并与中间汇流装置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倒U型结构两端均与一中间汇流装置连通,两中间汇流装置分别设置于一级反应室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4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