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孔排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4277.4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3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沿昌;李延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1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梅***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孔 排泥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孔排泥管,包括管体和若干个开设于管体侧壁且沿管体长度方向排布的排泥孔一;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封闭端,所述管体套设有转动连接于管体的内旋管,内旋管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组沿内旋管长度方向排布的排泥孔二,同组的相邻排泥孔二之间的设有遮挡部;当转动内旋管迫使排泥孔二的开口与对应位置上的排泥孔一的开口连通时,同时遮挡部遮挡对应位置上的排泥孔一的开口,能够改变实际排污泥的孔口之间的孔距从而保持良好的排泥匀度,从而提高排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孔排泥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沉淀系统各种形式的排泥设备中,穿孔管排泥以其设备简单、造价省、操作方便、排出的泥浆含水率较低等良好性能,特别是当沉淀池的尺寸、构造不便采用其它形式的排泥设备时,得到了设计人员的认可;穿孔排泥管的原理是利用反应沉淀池的水位高度所产生的静水压力对污泥产生挤压作用,从而将污泥从孔眼排出池外。但它有个严重的不足,即孔眼易堵塞问题,当原水浊度较高时,排泥效果不稳定,检修不便,给运行管理带来压力。
要使孔眼不易堵塞,增加排泥效果,往往采用合理的等距布孔;通过建立穿孔排泥管内泥水流的微分方程,利用基本水力学方程导出穿孔排泥管内压力线公式,分析与建立开孔比与积泥均度的关系,可为合理等间距布孔提供理论依据;现有的排泥管往往采用等距布孔,通过事先计算确定孔距,然后加工所得,但实际使用中,排泥管的实际管内压力与理论压力不同,从而根据理论管内压力所计算求得的理论最佳孔距也无法保持良好的排泥匀度,从而无法提高排泥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孔排泥管,能够改变排泥孔之间的孔距从而保持良好的排泥匀度,从而提高排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穿孔排泥管,包括管体和若干个开设于管体侧壁且沿管体长度方向排布的排泥孔一;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封闭端,所述管体套设有转动连接于管体的内旋管,内旋管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组沿内旋管长度方向排布的排泥孔二,同组的相邻排泥孔二之间的设有遮挡部;当转动内旋管迫使排泥孔二的开口与对应位置上的排泥孔一的开口连通时,同时遮挡部遮挡对应位置上的排泥孔一的开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内旋管至排泥孔二与其中相对应的排泥孔一开口连通,通过改变不同组的排泥孔二与对应位置的排泥孔一连通,能够改变实际排污泥的孔口之间的孔距从而保持良好的排泥匀度,从而提高排泥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端套设有用于封闭管体的端部的旋盖,旋盖与管体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盖实现封闭管体的一端,并且拆下旋盖可便于清除管体内长期使用过程中堆积的积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盖包括圆柱形的盖体、若干个周向排布开设于盖体侧壁的容纳槽和沿靠近或远离盖体轴线方向滑移连接于容纳槽的止旋件;其中止旋件包括止旋块,所述管体的侧壁沿周向开设若干个供止旋块插接的限位槽,止旋件与容纳槽之间设有迫使止旋块远离容纳槽的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止旋件,使止旋件压缩进容纳槽内,再将盖体由封闭端插设入管体内腔;停止按压止旋件,止旋件便受弹簧的弹力嵌接于限位槽内,从而实现旋盖与管体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旋件还包括固定于止旋块侧壁的按压块,所述盖体远离进水端的一端套接有套帽,套帽的内腔侧壁开设有容纳按压块的避让槽,按压块沿相对套帽正向或反向转动的方向设有与避让槽侧壁的棱边相抵触的导向面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42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镀光油涂层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框式滤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