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热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0502.7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4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三江;石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合和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杨晔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热源 | ||
一种模块化热源,包括箱体,箱体内封装有相互连接的电热交换器、电蓄热器及管道、电动阀及循环泵,构成模块化热源,集中用热用户或用热建筑的主管进出口与模块化热源集中供热介质进出口连接,通过模块化热源中的电蓄热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存储在电蓄热器中,高温介质通过管道、电动阀门与电热交换器及循环泵,在电热交换器与电蓄热器中循环输送,形成一个模块内蓄热介质内循环;箱体采用标准化集装箱改制,能够根据供热需求配置合适的热源模块,安装简便、连接紧固,实现快速化应用,具有节能减排、功能完备、建设成本费用低廉及维护管理简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中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热源。
背景技术
现有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通常是锅炉、热泵等设备,在热源与集中用热用户或用热建筑之间,除了用管道、控制阀门、泵等设备连接,还需要修建房屋建筑等设施以安放集中供热设备,涉及大量现场施工,不仅耗用时间长、建设运营成本高,而且管理维护程序复杂;锅炉类热源通常为燃烧型系统,排放超标对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热源,能够直接与用热用户或用热建筑供热主管连接,具有可快速化应用,运营成本低廉,管理维护简便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热源,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一侧设置有供热介质入口3及供热介质出口4,箱体1内配置有电热交换器9,所述电热交换器9的供热介质第一进口端10通过管道与供热介质入口3相连接,所述电热交换器9的供热介质第一出口11端与电蓄热器8的供热介质入口端相连,电蓄热器8的供热介质出口端通过管道与第一电动阀5的供热介质入口端相连接,第一电动阀5的供热介质出口端与循环泵7的供热介质入口端相连接,循环泵7的供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电动阀6的供热介质入口端相连接,第二电动阀6的供热介质出口端与电热交换器9的供热介质第二进口12端相连接,电热交换器9的供热介质第二出口端13与供热介质出口4相连接。
所述电蓄热器8可以是由多个电蓄热器串/并联组成。
所述箱体1采用标准化集装箱,按GB/T 1413-2008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的规格改制。
所述箱体1采用集装箱角件,规格为GB/T 1835-2006系列1。
所述箱体1采用集装箱紧固件,规格为GB/T 11577-2010船用集装箱紧固件。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电热交换器9、电蓄热器8、循环泵7、及管道阀门组件通过管道连接后封装于箱体1内,形成一个模块内蓄热介质内循环;箱体1采用标准化集装箱改制,安装简便,连接紧固;可以根据供热需求配置适用的热源模块,热源模块直接连接至用热用户或用热建筑主管,实现快速化应用,具有节能减排、建设成本费用低廉,维护管理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接插件盒;3、供热介质入口;4、供热介质出口;5、第一电动阀;6、第二电动阀、7、循环泵;8、蓄热器;9、热交换器;10、供热介质第一进口端;11、供热介质第一出口端;12、供热介质第二进口端;13、供热介质第二出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合和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合和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0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品中心入料三板板模开模模具
- 下一篇:一种软线薄片体成型入壳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