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束散射探针电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48902.4 | 申请日: | 2019-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2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汪宇;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束 散射 探针 电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束散射探针电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解决了上药口无法同时进行两种药水的注射问题,其包括探针、与探针焊接的测温管、套设于测温管外壁的套管、与套管远离探针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前杆、与前杆远离套管的一端卡接的手杆、与手杆远离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手柄、穿设于前杆的侧壁上的上药口,手柄末端设有插座,上药口连接有柱塞,柱塞远离上药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的连接头,柱塞内轴向开设有通孔,连接头内轴向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连接孔。本实用新型具有同时进行两种药水注射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束散射探针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热能治疗肿瘤的最早报道是早期埃及人和希腊人用热烙术治疗体表肿物的记载。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组织类型和具体情况,热能导致细胞损害需要的时间从3至50小时不等,当温度升高至大于42℃时,导致细胞损害所需要的时间呈指数下降。例如,当温度达到46℃时需要8分钟杀死肿瘤细胞,而当温度达到51℃时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当温度超过60℃时,细胞内蛋白质变性,双脂质膜融化,细胞死亡不可避免。研究表明,新生的肿瘤血管存在一定的生理调节缺陷,对低温的耐受性强于正常细胞,而对高温的耐受性较正常组织差。
近年来射频产生热能致组织坏死越来越成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热点。在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时,探针尖端的高频交流电射入探针周围组织,组织中的离子也就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摩擦生热,当组织的温度超过60℃时,细胞死亡,在探针周围出现区域性组织坏死。标准的射频治疗技术可使局部组织温度超过100℃,使目标组织及周围的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随着能量消融技术的不断进步,探针也由传统的单极射频针逐渐衍生发展出多极射频针。近年来,随着能量消融技术临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研发适应于不同临床应用需求的探针就显得格外重要。
人体器官中的肿瘤组织包含规则及不规则的形状及大小.常规的电极探针基本呈一定形状,在实施消融手术中与肿瘤组织的形状及大小不合,从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效果不理想。
中国专利号CN2912550,公告日为为2007年6月20日,公开的名称为集束散射式探针电极装置的发明创造,其包括手柄、手杆、前杆、套管和多根探针连接组成。其中,探针共有1-15根,未使用时收纳于套管内;推动手杆,探针被推出套管,在端部伸展成集束散射形状。在治疗手术中,本装置可充分的含盖需要消融治疗的组织,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电极装置在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时需要一定药水的配合,现有的电极装置仅设置一个上药口,在肿瘤治疗时需要两种药水配合时无法同时通过上药口进入到肿瘤细胞中进行治疗,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同时进行两种药水注射的集束散射探针电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集束散射探针电极装置,包括探针、与所述探针焊接的测温管、套设于所述测温管外壁的套管、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探针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前杆、与所述前杆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卡接的手杆、与所述手杆远离所述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手柄、穿设于所述前杆的侧壁上的上药口,所述手柄末端设有插座,所述上药口连接有柱塞,所述柱塞远离所述上药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的连接头,所述柱塞内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头内轴向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药口位置设置有柱塞,柱塞远离上药口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头,在柱塞内轴向位置开设通孔与连接头轴向位置开设的连接孔连通,通过连接头进行药水的注射可以同时实现多个药水的注射,且不同药水所需的时间不同,可以分开注射,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柱塞与所述上药口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迈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89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