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净排放氨法脱硫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8385.0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9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件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件民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旭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冯云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放 脱硫 除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净排放氨法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漏板,所述分漏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分漏板并延伸至分漏板的底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分漏板的底部的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敲打板。本实用新型利用转动轴的旋转,可以带动旋转板进行旋转,间接带动弧形敲打板和挡板进行旋转,以便于充分的对水源进行敲打,加大气体脱硫的效果,满足了不同状态含硫气体的净化,提高了脱硫净化处理的效果,适用于不同位置的使用,进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除尘装置,具体为一种超净排放氨法脱硫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脱硫,泛指燃烧前脱去燃料中的硫分以及烟道气排放前的去硫过程。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脱硫方法一般有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脱硫等三种。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渴求也不断增加,燃煤烟气中的SO2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减少SO2污染已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不少烟气脱硫工艺已经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其对各类锅炉和焚烧炉尾气的治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脱硫设备存在大量的缺点,比如现有的脱硫设备脱硫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对气体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严重的降低了脱硫效果,不能满足不同位置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净排放氨法脱硫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净排放氨法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漏板,所述分漏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分漏板并延伸至分漏板的底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分漏板的底部的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敲打板,所述旋转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分漏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表面与蜗轮的外表面啮合。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旋转轴延伸至壳体的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之间且位于分漏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设置有若干个喷嘴。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通过进气管需要净化的气体排至到壳体的内部,再将注水管与外界水源处连接,从而对壳体的内部注入水源,这时水源就会进入蓄水槽的内部,蓄水槽内部的水源就会通过喷嘴进行喷洒水源,这时水源就会与气体进行接触,从而进行脱硫处理,而且通过喷嘴喷洒的水源向下掉落时,会溅射到弧形敲打板和两个挡板上,进行水源的溅射,以便于水源能够充分的气体进行接触,最后水源和气体通过分漏板进行过滤,最后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进行排放,而水源通过排水管进行排放,通过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进行旋转,间接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轴旋转时,就会带动蜗轮和蜗杆进行旋转,间接带动转动轴进行旋转,而转动轴的旋转,可以带动旋转板进行旋转,间接带动弧形敲打板和挡板进行旋转,以便于充分的对水源进行敲打,加大气体脱硫的效果,满足了不同状态含硫气体的净化,提高了脱硫净化处理的效果,适用于不同位置的使用,进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件民,未经陈件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8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锁螺母大垫圈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光学镜头的车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