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8158.8 | 申请日: | 201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5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治;孙桂新;孙义刚;刘俊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鑫峰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0 | 分类号: | B66B1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 代理人: | 曾毓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道 专用 施工 升降机 承重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道内专用升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包括两个主承重骨架组件、绕线轮组件和多个连接件,各主承重骨架均包括第一主承重骨架、第二主承重骨架、第三主承重骨架、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第二主承重骨架垂直设置于第一主承重骨架的上端面,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均连接于第一主承重骨架的上端面和第二主承重骨架的同一侧面;第三主承重骨架垂直设置于第一主承重骨架的下端面,第一主承重骨架、第二主承重骨架和第三主承重骨架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凹槽,各凹槽中均设置有若干个加强肋,通过第一拉筋、第二拉筋和若干个加强肋的设置,提高承重梁的强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道内专用升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企业要想更有竞争力,首先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并在此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这就要求不断地改进施工设备。
传统的升降机设置在建筑的外面,这种升降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将升降机设置于井道中,以降低升降机使用过程中产生掉落的风险,承重梁作为升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承重梁一般都是使用框架结构,其强度大多不能满足要求,在频繁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了风险的发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承重梁强度不能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包括两个主承重骨架组件、绕线轮组件和多个连接件,两个所述主承重骨架镜像设置,所述绕线轮组件和各所述连接件连接于两所述主承重骨架组件之间,各所述主承重骨架均包括第一主承重骨架、第二主承重骨架、第三主承重骨架、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所述第二主承重骨架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拉筋和所述第二拉筋均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主承重骨架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三主承重骨架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的下端面,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第二主承重骨架和第三主承重骨架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凹槽,各所述凹槽中均设置有若干个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均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和所述凹槽的槽底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拉筋与所述第二主承重骨架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拉筋与所述第二主承重骨架连接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二拉筋与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连接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拉筋与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连接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主承重骨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拉筋和所述第二拉筋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加强所述第一拉筋和所述第二拉筋两端连接稳定性的拉筋固定件。
可选地,各所述拉筋固定件的厚度为5~10mm。
可选地,各所述连接件的截面均为“凵”字型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壁连接于两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槽底外侧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绕线轮组件包括有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第三绕线轮和第四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连接于所述两所述第二主承重骨架之间,所述第二绕线轮和所述第三绕线轮均连接于两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之间,所述第四绕线轮连接于两所述第三主承重梁之间。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的上端面均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二绕线轮通过连接所述定位孔固定于所述第一主承重骨架之间。
可选地,各所述加强肋的厚度为8~10mm。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承重骨架上设置有用于吊升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的吊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鑫峰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鑫峰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81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活性炭再生炉
- 下一篇:一种尼龙棒拆装的专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