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限位功能的司筒针组件及内嵌金属螺母的塑胶螺丝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5595.4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6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魏波;徐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万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03;B29C45/17;B29C45/3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限位 功能 司筒针 组件 金属 螺母 塑胶 螺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司筒针组件及内嵌金属螺母的塑胶螺丝柱,其中,具有限位功能的司筒针组件包括司筒针和司筒,所述司筒滑动套设在所述司筒针外,所述司筒针的一端设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用于安装至模具的成型腔内,所述成型部包括靠近所述司筒的第一成型部和远离所述司筒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成型腔内金属螺母的内径,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外径与所述成型腔内金属螺母的内径相适配;内嵌金属螺母的塑胶螺丝柱包括塑胶螺丝柱和金属螺母,所述金属螺母通过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司筒针组件内嵌于所述塑胶螺丝柱内,所述金属螺母与所述塑胶螺丝柱的开口端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类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司筒针组件及内嵌金属螺母的塑胶螺丝柱。
背景技术
目前塑胶类产品内嵌螺母有以下几种工艺:一、采用加热的方式将螺母热压至塑胶螺丝柱内部;二、采用超声波工艺内嵌螺母;三、采用模内放置螺母并注塑一体成型的工艺。
热压螺母的方式,模具简单,但是需要单独开治具,且螺母拉拔力差,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拉出来;超声波工艺由于需要投入设备,很多模具厂不愿意投入,所以此工艺使用相对较少;模内注塑工艺相对可靠,且使用广泛,工艺上也比较好实现,且因为是一体成型的工艺,拉拔力相对其他两种工艺来说更有优势。
但是当内嵌螺母为金属螺母时,采用模内注塑工艺却存在塑胶螺丝柱开口处容易发生开裂的问题。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司筒针组件包括相配套使用的司筒针3和司筒4,司筒针3固定在模具5底板上,司筒4套在司筒针3上并可发生相对移动,生产具有内嵌金属螺母1的塑胶螺丝柱2时,通常将金属螺母1直接套设在司筒针3上,并利用司筒4进行定位,最后在模具5内进行注塑生产。当顶出的时候,司筒4沿着司筒针3移动,这时司筒针3因为固定在模具5底板上而不动,因此司筒4可将包在司筒针3上的产品顶出去,从而在高速运转的模具里不断顶出产品。顶出的产品如图2所示,金属螺母1内嵌在塑胶螺丝柱2内,其中,金属螺母1的一个端面11位于塑胶螺丝柱2的开口端21处,端面11基本与塑胶螺丝柱2的开口端21相齐平,如此,由于金属和塑胶的收缩率不一样,容易在塑胶螺丝柱2的开口端21发生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当内嵌螺母为金属螺母时,采用模内注塑工艺生产,塑胶螺丝柱开口处容易发生开裂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司筒针组件及内嵌金属螺母的塑胶螺丝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司筒针组件,包括司筒针和司筒,所述司筒滑动套设在所述司筒针外,所述司筒针的一端设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用于安装至模具的成型腔内,所述成型部包括靠近所述司筒的第一成型部和远离所述司筒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成型腔内金属螺母的内径,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外径与所述成型腔内金属螺母的内径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司筒针组件设有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成型腔内金属螺母的内径,所述第一成型部可对所述成型腔内金属螺母进行限位,防止所述金属螺母移动到塑胶螺丝柱的开口端,从而造成开口端开裂。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司筒针组件进行模内注塑生产,所述金属螺母的两端均会覆盖有塑胶,且所述金属螺母的两端均远离所述塑胶螺丝柱的开口端,降低了塑胶类产品塑胶螺丝柱开裂的风险,且增加了金属螺母的拉拔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金属螺母的外径,确保所述金属螺母与所述塑胶螺丝柱的开口端之间有塑胶覆盖,避免所述开口端出现开裂,增加金属螺母的拉拔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型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mm,让所述金属螺母下沉至所述塑胶螺丝柱内部,远离所述塑胶螺丝柱开口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型部的长度为1mm-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万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万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55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TFE针刺毡
- 下一篇:一种水果加工用防伤果的高效拖链皮斜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