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3046.3 | 申请日: | 201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6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闫晨晨;刘国辉;熊元;米博斌;胡良聪;陈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0;A61M3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创用 多功能 手术 吸引 管路 | ||
1.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辅助吸引器头(1)、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T型接口引流管(3),所述多功能辅助吸引器头(1)包括漏斗状吸引器头(11)和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所述漏斗状吸引器头(11)、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或者T型接口引流管(3)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连接;所述漏斗状吸引器头(11)包括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第一结合部(113)、漏斗碟口(114),所述第一结合部(113)安装在漏斗碟口(114)中心处,所述第一结合部(113)内安装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所述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包括第二粗接口(121)、第二细接口(122)、第二结合部(123)、金属线圈(124)、吸引器头(125),所述第二结合部(123)安装在吸引器头(125)内部,所述第二结合部(123)内安装第二粗接口(121)、第二细接口(122),所述吸引器头(125)外侧缠绕金属线圈(124);所述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包括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第三结合部(23)、A吸引管(24)、B吸引管(25)、C形管套(26),所述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通过第三结合部(23)并列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分别与A吸引管(24)、B吸引管(25)连接,所述A吸引管(24)、B吸引管(25)接触处用C形管套(26)隔开;所述T型接口引流管(3)包括第四粗接口(31)、第四细接口(32)、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第四结合部(35)、开关式接口(36)、T形接口(37)、负压引流瓶接口(38),所述第四粗接口(31)、第四细接口(32)分别连接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的一端,所述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结合部(35)并联连接一起,所述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的另一端还连接T形接口(37)输入端,所述T形接口(37)一个输出端连接开关式接口(36),所述T形接口(37)另一个输出端为负压引流瓶接口(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直径分别为6.5mm、5.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的吸引器头(125)直径7.5mm,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其第二粗接口(121)、第二细接口(122)直径分别为5.5mm、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吸引管(24)内径5.1mm、外径6mm,B吸引管(25)外径5mm、内径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吸引管(33)外径10mm、内径6mm;所述D吸引管(34)外径10mm、内径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304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