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式河道微孔曝氧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2227.4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4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欣;姜欣;甘继求;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施敬勃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式 河道 微孔 曝氧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式河道微孔曝氧圈装置,包括喷气连接管和曝氧管,所述曝氧管为环形,至少有两个且同心设置,且从内向外环形直径依次增大;喷气连接管两侧设置与曝氧管数量对应的接口,所述曝氧管首尾分别连接接口;曝氧管通过固定架组合固定,且组合后的曝氧管呈漏斗状;所述曝氧管包括内部的内管,内管上均匀设置气孔,还包括包裹在内管外周的海绵层。微孔曝氧圈装置由多个环形曝氧圈组装而成,环形曝氧圈由内向外的直径依次增大,这样可以使得曝氧面积内气体可以均匀分布。在增氧管的外侧设有透气海绵层,透气海绵层能够使透出的气体分布更为均匀,且产生的气泡更加微小,可以有效提高增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式河道微孔曝氧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提高水体溶氧量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潜水曝气机增氧、表层曝气机增氧和增氧剂增氧,其中以曝气增氧为主要方法。曝气增氧主要为鼓风机曝气和机械曝气两种。
机械曝气指使用叶轮、水车、射流式等,通过搅动水体,造成水与气体的界面接触,只能解决上层水体的增氧,并且气液接触界面断续,接触面积较小,接触时间短。从噪音方面,机械曝气直接放在水上,拍打水的声音很大,影响水生物的正常生长。
鼓风曝气是通过管道将风机输送的空气通入水底,从水底进行曝气,可以让溶解氧分布在整个水体。而鼓风曝气中又以微孔管道增氧效果最好,即通过深入水下的管道上的微孔产生微小的气泡,且气泡非常微小那么气体与液体接触面积也就大,气泡升起速度慢,接触时间就长,这样气体中的氧就更充分,更容易溶解于水中。但是,目前微孔曝气装置中的增氧管设计不够完善,气泡分布不均,增氧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闻。另外,现有曝氧圈装置在水体中容易受水流影响而移动,导致铺设的曝氧圈装置位置变动,进而不能达到均匀增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式河道微孔曝氧圈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曝氧圈装置存在的气泡分布不均的问题,且可以解决吸纳有曝氧圈装置定位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式河道微孔曝氧圈装置,包括喷气连接管和曝氧管,所述曝氧管管口连接喷气连接管,所述曝氧管为环形,至少有两个且同心设置,且从内向外环形直径依次增大;喷气连接管两侧设置与曝氧管数量对应的接口,所述曝氧管的首尾分别连接接口;曝氧管通过固定架组合固定,且组合后的曝氧管呈漏斗状;所述曝氧管包括内侧的内管,内管上均匀设置气孔,另外还包括包裹在内管外周的海绵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微孔曝氧圈装置由多个呈环形的曝氧管组装而成,曝氧管由内向外的直径依次增大,这样可以使得曝氧面积内气体可以均匀分布,其整体呈漏斗状,重心下移,因此在投放该装置时,装置不会出现倒置的现象;而曝氧管外层的海绵层可以使透出的气体分布更为均匀,且产生的气泡更加微小,提高了增氧效果;并且海绵层具有吸水作用,使空气和水在海绵层的空隙内混合,更利于氧气溶入水中。
优选地,该装置的固定架上设置牵引线,牵引线用于连接上拉线,且上拉线上设置浮球。将该装置连接浮球,进而可以使该装置悬浮于水中,同时,浮球也可以起到位置标记作用,方便人们得知曝氧圈装置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浮球通过定位机构连接上拉线,通过定位机构可以调整曝氧圈装置的悬浮深度,从而可以根据水体的具体情况进行铺设,以达到最佳曝氧效果。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固定贯穿浮球中部的定位管,该定位管上设置定位螺钉,所述上拉线穿过定位管。拉动上拉线可以调整曝氧圈装置距离浮球的距离,通过定位螺钉则可以固定上拉线,其结构简单,操作操作方便。
优选地,在固定架下部通过下拉线悬挂坠子。当整个曝氧圈装置处于悬浮状态时,坠子位于曝氧圈装置下方,在遇见水体流动时,坠子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会抵抗曝氧圈装置以及浮球的移动,进而可以避免该装置随水流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2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临床试验用试管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鱼肉切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