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量化车厢底板与防护钢板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0811.6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2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峰;陈世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84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化 车厢 底板 防护 钢板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与防护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铝制车厢底板以及位于车厢底板上方的防护钢板,所述车厢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底板边梁,两侧的所述底板边梁上分别形成有呈倒T字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着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卡设有T字形钢连接件,所述钢连接件的横向部分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钢连接件的竖向部分朝上设置,且上端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上侧边缘,所述防护钢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钢连接件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防护钢板与所述钢连接件之间焊接固定。其显著效果是:实现了不同材质材料的复合使用,有效避免了焊接时对母材削弱,提高了车厢底板的整体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轻量化车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与防护钢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卸车厢体有两种主流结构:矩形车厢和U型车厢,其结构大致相同,都是由前后车厢板、一对对称的侧车厢板以及车厢底板焊接或铰接而成。
目前,轻量化是自卸车厢发展的主流,增加刚度是满足厢体几何尺寸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对于经常承受货物冲击的底板来说更是需要保证结构强度。在传统工艺中,车厢的轻量化通常采用铝合金来实现,为了避免货物直接对抗变形能力较差的铝合金底板的冲击,需设置防护钢板,但钢板与铝材之间不能直接焊接固定,因此如何实现钢板与铝制车厢底板之间的连接成为困扰业界的一个难题。同时,焊接过程会产生热量,而热量会造成母材强度有所损失,导致车厢底板的整体强度差强人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与防护钢板的连接结构,利用安装槽加上T字形钢件,实现了不同材质材料之间的复合使用,而且能够避免焊接时对母材强度的削弱,有效保证车厢底板的整体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与防护钢板的连接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铝制车厢底板以及位于车厢底板上方的防护钢板,所述车厢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底板边梁,两侧的所述底板边梁上分别形成有呈倒T字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着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卡设有T字形钢连接件,所述钢连接件的横向部分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钢连接件的竖向部分朝上设置,且上端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上侧边缘,所述防护钢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钢连接件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防护钢板与所述钢连接件之间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形成于所述底板边梁远离车厢内部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边梁靠近车厢的一侧形成有支撑台阶,所述底板边梁远侧车厢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支撑台阶与限位凸起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边梁与所述安装槽一体挤压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车厢底板还包括支撑于底板边梁上的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所述第一底板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加强梁,在相邻两块所述第一底板体之间夹设有若干所述第二底板体,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之间以及相邻两块第二底板体之间均采用摩擦焊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体与加强梁的截面呈T字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底板体形成该T字形结构的横向部分,所述加强梁形成该T字形结构的竖向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通过在底板边梁上利用T字形安装槽与T型钢连接件的配合,实现了车厢底部防护钢板与铝制车厢底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实现了不同材质材料的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材料不能直接焊接固定的难题;同时还通过采用和底板一体挤压成型加强结构,有效避免了焊接时对母材削弱,提高了车厢底板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所述车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0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