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送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9474.9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1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兰丽;唐婕妤;连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65;F24F11/74;F24F13/28;F25B21/02;A42B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送风 装置 | ||
1.一种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扇(1)、散热系统(4)、制冷系统(5)、隔板(6)、进风口(7)、过滤网(8)、送风扇(9)以及送风口(13);
所述隔板(6)将所述便携式送风装置分成散热区域和制冷区域,所述进风口(7)置于制冷区域下方,所述送风口位于制冷区域上方;
所述散热系统(4)位于散热区域,散热系统(4)包括散热风扇(1)、温湿度传感器、散热片;
所述制冷系统(5)包括制冷片、导冷风扇、导冷片和温湿度传感器,其中,导冷片与散热片紧密连接,导冷片位于所述便携式送风装置中间位置,所述便携式送风装置除导冷片的其余部分被隔板(6)完全分离;
所述过滤网(8)、送风扇(9)位于制冷区域,过滤网(8)将送风扇(9)与制冷系统(5)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方开口、电源装置(2)和送风管(11);
所述上方开口位于散热区域上方,所述电源装置(2)和送风管(11)设置于上方开口,所述的送风管(11)下部安装有渐扩式聚风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方开口、进风口(7);
所述下方开口位于制冷区域下方,下方开口位于过滤网(8)与制冷系统(5)之间,进风口(7)设置于下方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箍(12);
所述卡箍(12)与送风管(11)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显示仪(3);
所述温度显示仪(3)位于散热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装置(2);
所述电源装置(2)包括控制电路、蓄电池、微处理器;
所述电源装置(2)设置有档位调节按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置外壳;
所述装置外壳包括亚克力材料制成的装置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8)包括PET过滤层、冷触媒活性炭层和HEPA过滤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1)与第二电源连接;
所述制冷系统与散热系统均独立地与电源装置(2)连接;
所述电源装置(2)与第二电源相区别。
10.一种便携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扇(1)、散热系统(4)、制冷系统(5)、隔板(6)、进风口(7)、过滤网(8)、送风扇(9)以及送风口(13);
所述隔板(6)将所述便携式送风装置分成散热区域和制冷区域,所述进风口(7)置于制冷区域下方,所述送风口位于制冷区域上方;
所述散热系统(4)位于散热区域,散热系统(4)包括散热风扇(1)、温湿度传感器、散热片;
所述制冷系统(5)包括制冷片、导冷风扇、导冷片和温湿度传感器,其中,导冷片与散热片紧密连接,导冷片位于所述便携式送风装置中间位置,所述便携式送风装置除导冷片的其余部分被隔板(6)完全分离;
所述过滤网(8)、送风扇(9)位于制冷区域,过滤网(8)将送风扇(9)与制冷系统(5)分隔开;
还包括:上方开口、电源装置(2)和送风管(11);
所述上方开口位于散热区域上方,所述电源装置(2)和送风管(11)设置于上方开口,所述的送风管(11)下部安装有渐扩式聚风罩;
还包括:下方开口、进风口(7);
所述下方开口位于制冷区域下方,下方开口位于过滤网(8)与制冷系统(5)之间,进风口(7)设置于下方开口;
还包括:卡箍(12);
所述卡箍(12)与送风管(11)相互连接;
还包括:温度显示仪(3);
所述温度显示仪(3)位于散热区域;
所述电源装置(2)包括控制电路、蓄电池、微处理器;
所述电源装置(2)设置有档位调节按钮;
还包括:装置外壳;
所述装置外壳包括亚克力材料制成的装置外壳;
所述过滤网(8)包括PET过滤层、冷触媒活性炭层和HEPA过滤层;
所述散热风扇(1)与第二电源连接;
所述制冷系统与散热系统均独立地与电源装置(2)连接;
所述电源装置(2)与第二电源相区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94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横置变速器输出驱动轴拆卸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操作的手机充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