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8665.3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3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智敏;郑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光合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22 | 分类号: | H02S20/22;H02S40/00;F24S25/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水光 架次 及其 导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涉及光伏发电领域。该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包括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次梁,所述次梁的底部设置有角码,所述次梁下部分的顶部设置有次梁压块,所述次梁压块通过螺栓与角码活动连接,所述次梁上部分的顶部设有阻流槽,所述阻流槽的底部设有向外倾斜的防逆流坡。该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通过设置分体式结构纵向导流槽,可以解决常见的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和导流槽多为一体成型,即次梁与导流槽为同一结构,但由于其截面形状相对复杂,在次梁驳接处难以密封,容易造成漏水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
背景技术
太阳光伏系统,也称为光生伏特,简称光伏,是指利用光伏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设施。光伏设施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目前,用来发电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及碲化镉等。由于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光伏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随着用户对光伏阳光棚防水要求的提高,防水支架已经成为户用光伏支架的主流,常见的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和导流槽多为一体成型,即次梁与导流槽为同一结构,但由于其截面形状相对复杂,在次梁驳接处难以密封,容易造成漏水隐患,实际应用上,对于同一个光伏棚架,并不是每条次梁都需要配套导流槽,若为一体化,会增加支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解决了次梁与导流槽为同一结构,次梁驳接处难以密封,容易造成漏水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包括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次梁,所述次梁的底部设置有角码,所述次梁下部分的顶部设置有次梁压块,所述次梁压块通过螺栓与活动连接,所述次梁上部分的顶部设有阻流槽,所述阻流槽的底部设有向外倾斜的放逆流坡,所述次梁的表面设置有几字形挂件,所述几字形挂件上卡接有纵向导流槽,所述纵向导流槽的一侧设置有自攻钉,所述自攻钉穿过次梁并延伸至次梁的内部,所述纵向导流槽的另一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横向导流槽。
优选的,所述次梁为对称结构,次梁的左右两侧面均安装纵向导流槽。
优选的,所述次梁压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次梁下部分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次梁为铝合金构件。
优选的,所述纵向导流槽为薄壁铝合金构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具备有益效果如下:
该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通过设置分体式结构纵向导流槽,可以解决常见的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和导流槽多为一体成型,即次梁与导流槽为同一结构,但由于其截面形状相对复杂,在次梁驳接处难以密封,容易造成漏水隐患,同时一体化光伏棚架,安装较多的导流槽会增加支架成本,造成成本的提高,采用分体式结构纵向导流槽,不仅能够解决一体式存在漏水隐患,在制作成本中也较一体式防水光伏支架的低,做到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该分体式防水光伏支架次梁及其导流槽,通过在次梁上部分顶部设置的阻流槽和阻流槽底部设置的防逆流坡,可以在光伏阳光棚排水时做到,可防止水流顺延次梁两侧面滴下,水通过次梁上部两侧翼缘下部分形成放逆流坡度进行阻挡水顺着次梁向下流淌,减少水与次梁的接触,避免长时间流水的对次梁一侧的自攻钉造成腐蚀,导致自攻钉的损坏导致无法将纵向导流槽和自攻钉进行拆卸,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光合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光合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86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