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检测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7446.3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2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金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7301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检测 治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检测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控制盒、检测屏板、机身、电控箱、底座、打印器、安装器,本实用新型改进后将安装器设在底座对应机身的凹槽处,两侧设有相对应间隔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倾斜表层能够有效避免装置在上提作用下而脱离的现象,由于底部承重比上部较大,所以装置结构下部损坏较快,为了节约资源,可单独将损坏的下部件拆除,能够有效提高装置的可利用性,进而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神经内科检测治疗装置,属于医疗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大多检测治疗装置由于底部承重比上部较大,底部频繁移动摩擦,导致装置结构下部损坏较快,底部无法单独换置,整体更换容易浪费可用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检测治疗装置,以解决大多检测治疗装置由于底部承重比上部较大,底部频繁移动摩擦,导致装置结构下部损坏较快,底部无法单独换置,整体更换容易浪费可用资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神经内科检测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控制盒、检测屏板、机身、电控箱、底座、打印器、安装器,所述机身表面设有垂直安装的检测屏板,所述检测屏板侧边设有与之通电相连的控制盒,所述机身上设有位于中部凹槽处的电控箱,所述机身底部架空处设有装配相连的打印器,所述打印器装设在底座表面水平层面上,所述底座凹槽处设有内嵌式安装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器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转轴、挡杆、缓冲垫、槽体、阻套,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分设在槽体内壁上,所述槽体嵌于底座凹槽处,所述转轴装设在对应挡杆与槽体的凹孔上,所述槽体外侧设有对应挡杆位置的阻套,所述缓冲垫设在槽体底部凹槽之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安装在机身垂直下部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装设在机身表面一侧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箱顶部面板上设有面朝前侧的检测屏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形状对应机身底柱。
进一步地,所述阻套凹槽缺口活动对触横向状态下的挡杆。
进一步地,所述挡杆垂直状态下为脱离槽体连接作业。
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检测治疗装置,安装器设在底座对应机身的凹槽处,两侧设有相对应间隔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倾斜表层能够有效避免装置在上提作用下而脱离的现象,由于底部承重比上部较大,所以装置结构下部损坏较快,为了节约资源,可单独将损坏的下部件拆除,在转轴的活动特性下将挡杆从阻套表面移开,使得机身垂直底柱能够沿着槽体内壁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表层直线滑出,设有的缓冲垫能够隔开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与底槽的接触,具有一定的防护性,装置上部结构体可用的情况下单独换置底部结构体,能够有效提高装置的可利用性,进而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检测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控制盒-1、检测屏板-2、机身-3、电控箱-4、底座-5、打印器-6、安装器-7、第一滑槽-70、第二滑槽-71、转轴-72、挡杆-73、缓冲垫-74、槽体-75、阻套-7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未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7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妇产科用手术支架
- 下一篇:双流雾化喷嘴及团聚除尘用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