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软质试样无损装填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6141.0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1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黄铭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珹真检测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试样 无损 装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软质试样无损装填的装置,包括样品成型模套、样品上端堵头、样品下端堵头、恒定矩形框架和提拉杆及顶块,所述样品上端堵头和样品下端堵头分别与样品成型模套的上、下端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且样品上端堵头与提拉杆形成固定连接,样品下端堵头与顶块形成固定连接,并且样品成型模套与提拉杆及顶块共中心轴,提拉杆的顶端与恒定矩形框架的上支架中心固定连接,顶块的底端与恒定矩形框架的下支架中心固定连接,以及所述恒定矩形框架能整体做直线升降运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实现软质样品无损装填,而且可精确控制装填速度,具有装填效率高、结构简单及操作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实现软质试样无损装填的装置,属于实验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常规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范围广,资源储量大的特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类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化石能源的逐渐减少,人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充满潜力的优质清洁能源,水合物商业化开发步伐不断加速。
水合物是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在一定低温和高压条件下与水形成的冰状晶体,多存在于深水海洋和湖泊以及大陆永久冻土带的沉积物中(含有水合物的沉积物称为水合物沉积物)。由于水合物沉积物存在气体、岩土骨架、水和固体水合物四种介质,以致水合物样品的强度较低,因此在研究实验中存在样品装填难题,尤其是在与CT结合实验时,面临的夹持器内腔又很狭小,根本没法实现在无附加应力状态下完好无损的装填到夹持器内腔中,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能实现该类软质试样(粉样、砂样或强度较低的水合物样)在无附加应力状态下进行无损装填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软质试样无损装填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软质试样无损装填的装置,包括样品成型模套、样品上端堵头、样品下端堵头、恒定矩形框架和提拉杆及顶块,所述样品上端堵头和样品下端堵头分别与样品成型模套的上、下端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且样品上端堵头与提拉杆形成固定连接,样品下端堵头与顶块形成固定连接,并且样品成型模套与提拉杆及顶块共中心轴,提拉杆的顶端与恒定矩形框架的上支架中心固定连接,顶块的底端与恒定矩形框架的下支架中心固定连接,以及所述恒定矩形框架能整体做直线升降运动。
一种实施方案,还包括夹持器固定板,所述夹持器固定板通过左右直线轴承分别套设在构成恒定矩形框架的左右光轴上,且所述光轴能在直线轴承内做升降滑动,夹持器固定在夹持器固定板的中心,也与样品成型模套共中心轴。
一种实施方案,在样品下端堵头与顶块之间还固设有样品进液堵头,在样品上端堵头与提拉杆之间还固设有样品出液堵头。
一种实施方案,恒定矩形框架的上支架与直线升降驱动机构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方案,恒定矩形框架的下支架与直线升降驱动机构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方案,恒定矩形框架的左光轴或/和右光轴与直线升降驱动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直线升降驱动机构可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直线升降机构,如:钢丝绳电动升降机构、丝杆电动升降机构、链轮电动升降机构等,本专利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不仅可将强度较低的软质样品能完好无损的装填到试验设备中,而且可实现样品在无附加应力状态下安装,保持其原始结构与性能,尤其是,通过采用直线升降驱动机构实现样品装填,可使装填速度得到精确控制且装填效率高;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及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对水合物研究实验具有显著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珹真检测技术中心,未经上海珹真检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6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