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列头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5591.8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2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邓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德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G08B2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21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头柜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列头柜,包括列头柜本体,在列头柜本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温湿度安装块,以及在列头柜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温湿度安装块上下升降的竖直滑槽,在温湿度安装块上设置有承重孔,拉伸线的一端与承重孔连接,拉伸线的另一端与电机的旋转轴相连;还包括在温湿度安装块上安装有温湿度模块,每个温湿度模块的温湿度信号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控制器U1的温湿度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U1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报警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列头柜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温湿度进行测量,并实现报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列头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对温湿度报警的列头柜。
背景技术
列头柜是为光纤通讯网络及光纤通讯网络服务器、基站等重要设备提供能源供给、控制等作用的重要设备。专利号ZL2015209097680,提供一种新型恒温式列头柜,该列头柜只是利用加热机构、制冷机构对柜内实现调温,却不能测量列头柜内不同高度的温湿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列头柜。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列头柜,包括列头柜本体,在列头柜本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温湿度安装块,以及在列头柜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温湿度安装块上下升降的竖直滑槽,在温湿度安装块上设置有承重孔,拉伸线的一端与承重孔连接,拉伸线的另一端与电机的旋转轴相连;还包括在温湿度安装块上安装有温湿度模块,每个温湿度模块的温湿度信号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控制器U1的温湿度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U1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报警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相连。电机旋转轴转动,带动温湿度安装块在竖直滑槽内上下升降,实现对列头柜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温湿度测量,并对预设温湿度报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湿度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P1的温湿度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20A的第一端和控制器U1的温湿度信号输入端P10相连;温湿度传感器P1的电源正端分别与电阻R20A的第二端和电源VCC相连;温湿度传感器P1的电源负端与电源地相连。通过温湿度传感器P1检测列头柜内的温湿度传送给控制器U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报警模块包括: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源地和电阻R24的第一端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4的第二端和电阻R2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3的第二端与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7的正极和继电器J1输入回路的第一端相连,二极管D7的负极和继电器J1输入回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VCC相连,继电器J1输出回路的第一端与电源+12V相连,继电器J1输出回路的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相连,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与电阻R16A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6A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控制器U1向三极管Q1的基极发送导通电平,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J1输入回路构成导电回路,继电器J1输出回路有常开触点状态变为闭合状态,发光二极管LED2点亮,提示工作人员注意,列头柜内温湿度异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发光二极管LED2并联的蜂鸣器;利用声音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列头柜温度异常。和/或还包括设置在列头柜外表面上的显示屏,显示屏的温湿度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U1的温湿度信号输出端相连。将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温湿度,显示在显示屏上,便于工作人员更加直观的了解列头柜内温湿度状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按键电路,按键电路包括:中断按钮S2的第一端与控制器U1的中断信号输入端INT1.3相连,中断按钮S2的第二端与电阻R10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0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工作人员按下中断按钮S2时,列头柜停止报警,即是蜂鸣器停止声响、发光二极管LED2熄灭。
定时按钮S3的第一端与控制器U1的定时信号输入端T0.4相连,定时按钮S3的第二端与电阻R11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定时按钮S3设置报警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德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德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55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储能设备
- 下一篇:气密淋雨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