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分流阻尼的双层隔声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35449.3 | 申请日: | 2019-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9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光;汪恒;冯高山;许恩永;辛韦韦;马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G10K11/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候腾腾 |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流 阻尼 双层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分流阻尼的双层隔声结构,在双层板的入射板、辐射板内侧薄板中间分别粘贴压电薄片,通过压电片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在空腔下方安放分流扬声器,由外部机械振动导致的空腔共振而产生的声音驱动扬声器的振膜产生机械振动,并带动与其相连的动圈移动,再通过外界分流电路转化为热能消耗掉,同时达到结构共振、空腔共振、耦合共振的全面控制,改善高低频隔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分流阻尼的双层隔声结构。
背景技术
工程上,为减弱噪声源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常采用板结构将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例如把鼓风机、空压机等设备置于隔声罩内,避免操作者受到噪声的危害;汽车上隔离车外与驾驶室的噪声,提高驾驶舒适性;采用隔声墙、隔声楼板等,隔离建筑环境噪声,以避免噪声对人们正常工作和休息的干扰。目前大多数研究是通过抑制板的振动和增加系统声阻这两种途径进行提高板结构的隔声量,比如采用分流阻尼控制低频段的振动,或使用分流阻尼控制的同时加入多孔吸声材料吸收高频声能,但只能单独有效控制结构或空腔相关的模态,因而隔声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分流阻尼的双层隔声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分流阻尼的双层隔声结构,包括压电薄片、分流扬声器和双层隔板,所述双层隔板是由入射板、辐射板组成密闭的空腔,所述压电薄片和分流扬声器位于所述双层隔板的空腔内。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压电薄片设置在所述双层隔板的入射板、辐射板的内侧,所述压电薄片包括薄板和压电片,所述压电片牢固粘贴在所述薄板上,使得所述压电片的弯曲位移与薄板弯曲位移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双层隔板的空腔下方安放若干个分流扬声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双层隔声结构中同时添加压电分流阻尼和扬声器分流阻尼技术,弥补了采用压电分流阻尼耗散结构振动能量时,空腔支配型模态控制效果不明显缺陷;同样,弥补了在空腔中采用分流扬声器只能吸收空腔模态相关声能,结构支配的模态几乎没有效果的缺陷。两种分流技术有效地结合既能有效控制与结构相关的模态,又可以有效吸收空腔模态的相关声能,达到在多模态处耗散系统能量,改善高低频段隔声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分流阻尼双层隔声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分流阻尼在双层隔声结构中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双层隔声系统分流阻抗流程示意图;
图4为压电薄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RL回路压电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6为负电容电路压电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7为二维压电薄片结构示意图;
图8为动圈分流扬声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动圈扬声器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10为第一阶模态频率附近的频响函数示意图;
图11为第二阶模态频率附近的频响函数示意图;
图12为负电容分流阻尼在不同电阻时隔声特性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的分流阻尼双层隔声结构的隔声特性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分流阻尼双层隔声结构在汽车车门中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5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风力驱动的汽车后视镜除水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装修用打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