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加工微细电极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3487.5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7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佟浩;杨子豪;李勇;李宝泉;杨锦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微研精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胡大成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微细 电极 蠕动 进给 夹子 机构 | ||
1.一种电加工微细电极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常开主轴(10)、常开夹头(20)、常闭主轴(30)、导电滑环(40)、上轴承座(50)、绝缘块(60)、下轴承座(70);
其中,常闭主轴(30)上部中心设有内孔,且内孔周围开设有竖直槽;所述常开主轴(10)周向固定有圆柱销,圆柱销数量与常闭主轴(30)内孔竖直槽数量对应;
常开主轴(10)下端部伸入常闭主轴(30)内孔,同时常开主轴(10)上圆柱销对应插入常闭主轴(30)内孔竖直槽内,常开主轴(10)外径小于常闭主轴(30)内孔孔径形成间隙,常开主轴(10)与常闭主轴(30)通过圆柱销和竖直槽的侧面进行接触,以满足两者同轴旋转的同时也可进行上下相对移动;
常开夹头(20)伸入常开主轴(10)与其同轴转动,并可相对于常开主轴(10)上下移动;
常开主轴(10)和常闭主轴(30)分别穿入上轴承座(50)和下轴承座(70)中进行固定和转动,下轴承座(70)后部固定有绝缘块(60);导电滑环(40)与常闭主轴(30)同轴固定;
其中,常开主轴(10)包括常开主轴主体(10-1)、常开主轴端部(10-2),常开主轴端部(10-2)固定于常开主轴主体(10-1)下端部的内孔中,内部呈倒锥面;
常开夹头(20)包括常开夹头本体(20-1)、导向套(20-2)、常开夹头导向器(20-3)、外导向管(20-4)、内导向管(20-5);常开夹头导向器(20-3)由两段不同外径的轴构成,下端轴穿过导向套(20-2)固定于常开夹头本体(20-1)的内孔中,导向器(20-3)轴阶面与导向套(20-2)上端面、导向套(20-2)下端面与常开夹头本体(20-1)上端面互相密合;外导向管(20-4)固定于常开夹头导向器(20-3)上端;内导向管(20-5)伸入外导向管(20-4)中直到与常开夹头导向器(20-3)上端面接触;常开主轴主体(10-1)、常开夹头本体(20-1)与常开主轴端部(10-2)、导向套(20-2)、常开夹头导向器(20-3)、外导向管(20-4)、内导向管(20-5)互为绝缘材质;
常闭主轴(30)包括常闭主轴本体(30-1)、常闭夹头(30-2)、常闭主轴导向器(30-3),常闭夹头(30-2)上开设有导线固定孔,且固定于常闭主轴本体(30-1)下端部一侧,并可相对于常闭主轴本体(30-1)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常闭主轴导向器(30-3)固定于常闭主轴本体(30-1)内开设的中心孔中;常闭主轴本体(30-1)与常开主轴(10)圆柱销其中任一者为绝缘材质;
导电滑环(40)包括上滑环(40-1)和下滑环(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其特征在于,
常开夹头导向器(20-3)和常闭主轴导向器(30-3)上端设计有锥形孔用于穿丝导向,中间设计有细长导向通孔使得细长电极处于主轴内部轴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其特征在于,
利用导电滑环(40)实现脉冲信号引入导电,导电滑环(40)处于常闭主轴(30)的下部,上滑环(40-1)固定于下轴承座(70)底部,导线直接穿入拖链,下滑环(40-2)轴向固定于常闭主轴(30)伸出端并与上滑环(40-1)保持接触,导线穿入常闭夹头(30-2)导线固定孔中并使用紧定螺钉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其特征在于,
常开夹头本体(20-1)下端为一锥面,中间开设有细缝,中部沿细缝平行面对两侧对称削边并扣槽形成薄片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其特征在于,
常开夹头本体(20-1)伸入常开主轴端部(10-2)内孔形成间隙配合;导向套(20-2)与常开主轴(10)内壁存在间隙,且导向套(20-2)外径大于常开夹头本体(20-1)外径;内导向管(20-5)内径小于常开夹头导向器(20-3)上端面锥形孔最大直径且大于中心导向通孔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微研精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微研精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34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腕关节脱位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转印木纹的散热手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