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32787.1 | 申请日: | 2019-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8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薛小飞;胡文彬;温作选;尹伟;徐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威霖住宅设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25/16 | 分类号: | H01R25/16;H01R13/5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栋栋 |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高压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属于荷电模块技术领域。包括:两边框型材平行设置,且两边框型材的两端均套设有一端盖,每一边框型材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零电板的两侧分别插设在两限位槽一内,PCB针板的两侧分别插设在两限位槽二内,PCB针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导电条,此外每一端盖内设置有两导电触片,每一侧的其中一导电触片与PCB针板集合通过导线电连接,每一侧的另一导电触片与零电板通过导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在满足高电压的前提下,实现荷电模块的厚度超薄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荷电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
背景技术
依据市场调研,现有的6000-8000伏高压荷电模块多为较厚的模块,通常为4-5厘米的厚度,这样就没有办法应用到狭小的空间场所,限制了使用高压荷电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由于体积大,在物料上也导致一定程度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此荷电模块包含端盖,边框型材,插入到边框型材的零电板和PCB高压针板,锁合到端盖上的导电触片以及隔离罩,厚度尺寸小,且荷电模组不易变形。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包括
两端盖、四导电触片、两边框型材、导电条、PCB针板集合以及零电板,其中两边框型材平行设置,且两边框型材的两端均套设有一端盖,每一边框型材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零电板的两侧分别插设在两限位槽一内,PCB针板集合由若干PCB针板均匀排布组合而成,PCB针板集合的两侧分别插设在两限位槽二内,其中PCB针板集合与零电板平行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PCB针板集合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导电条,此外每一端盖内设置有两导电触片,其中每一导电触片的外侧设置有隔离装置,每一侧的其中一导电触片与PCB针板集合通过导线电连接,每一侧的另一导电触片与零电板通过导线电连接。
上述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隔离装置为隔离罩,每一导电触片的外侧套设有一隔离罩;或隔离装置为灌胶,每一导电触片被包裹在灌胶的内部。
上述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边框型材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孔。
上述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两端盖通过螺纹紧固件与两边框型材的连接孔连接。
上述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PCB针板集合包括若干横板,若干横板相互平行,且每一横板靠近零电板的一侧沿横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顶针。
上述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零电板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其中每一通孔与一顶针相对应。
上述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零电板的纵截面呈凹字形设置,限位槽一呈L字形设置,零电板的两侧嵌设在两侧的限位槽一内。
上述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两边框型材的两限位槽一相互正对,两边框型材的两限位槽二相互正对。
上述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一隔板,隔板设置在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之间,且限位槽二与隔板之间还留有间隙。
上述的一种超薄高压荷电模块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两导电板,两导电板分别位于PCB针板集合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两导电板之间电连接,且每一导电板与同侧的其中一导电触片电连接。两导电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方式,两侧的导电条即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又起到导电作用,位于两侧的导电板分别与两导电条的一端连接,从而实现两导电板之间的电连接,第二种方式,两侧的导电条仅起到支撑固定作用不具有导电作用,位于两侧的导电板通过PCB针板以及导线或导电片的方式实现连接,从而实现两导电板之间的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威霖住宅设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威霖住宅设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2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