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29824.3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1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董涛;廖尉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9 | 分类号: | H05B47/19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许力;丁利华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智慧 照明 控制系统 集中 控制器 | ||
一种用于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器,包括用于与照明控制系统的云端服务器通讯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照明控制系统的受控终端通讯的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用于对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控制的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与照明控制系统的云端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照明控制系统的受控终端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对云端服务器以及受控终端之间的数据进行转发,从而实现一种安装简单、免布线、扩展性强、维护简单,且不会受到脉冲干扰、信号稳定、损失小以及适合各种地区的智慧照明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照明控制设备主要采用集中布线技术和电力载波技术。集中布线技术主要应用于室内照明或者工业照明,而电力载波技术一般用于室外路灯或者景观灯的控制。传统的集中布线技术采用的是RS485、CAN总线等方式,实施的方法是将所有需要控制的照明设备均用信号线来连接起来,集中到一台总控设备上,然后使用者再通过总控设备来进行人机交互,从而达到控制设备的目的。
电力线载波技术即指利用现有的路灯传输电力的线路作为通信信道来传输数字信号,通过LC谐振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将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即路灯之间仅使用现有的电力线作为基础架构,对输电线也没有较多特殊的要求,需要加装路灯集中控制设备,实现将电力载波进行调制解调转换为相应信号的功能,就可以实现数据的通信及设备的控制。
电力载波技术中配电变压器对电力载波信号有阻隔作用,所以电力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配电变压器区域范围内传送。三相电力线间有很大信号损失(10dB-30dB),通讯距离很近时,不同相间可能会收到信号,一般电力载波信号只能在单相电力线上传输。不同信号藕合方式对电力载波信号损失不同,藕合方式有线-地藕合和线-中线藕合。线-地藕合方式与线-中线藕合方式相比,电力载波信号少损失十几dB,但线-地藕合方式不是所有地区电力系统都适用。另外电力线存在本身因有的脉冲干扰,电力线对载波信号造成高削减。当电力线上负荷很重时,线路阻抗可达1欧姆以下,造成对载波信号的高削减。实际应用中,当电力线空载时,点对点载波信号可传输到几公里。但当电力线上负荷很重时,只能传输几十米。
集中布线技术的产品采用集中另外布线的方式,通常造价较高,工期较长,售后维护复杂。在房屋装修期间即预先走线安装,若线路损坏,家居设备控制出现故障,维修成本颇高。这也是困扰智能家居普及的一大问题。集中布线技术对于安装要求较高,安装繁琐复杂,特别是对于传统控制的智能改造,非常不方便。
故为了实现一种安装简单、免布线、扩展性强、维护简单,且不会受到脉冲干扰、信号稳定、损失小以及适合各种地区的照明控制系统,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器,包括用于与照明控制系统的云端服务器通讯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照明控制系统的受控终端通讯的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用于对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控制的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与照明控制系统的云端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照明控制系统的受控终端通讯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包括3G通讯单元、SIM卡座以及天线,所述SIM卡座以及天线与所述3G通讯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为RF射频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蓝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98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