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棘轮-棘爪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锁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26792.1 | 申请日: | 2019-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8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琨;黄天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德信万通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65/48 | 分类号: | F16D65/48;F16D65/58 |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 地址: | 476400 河南省商***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轮 棘爪 制动 间隙 自动 调整 臂锁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棘轮‑棘爪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锁止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制动器的阻力矩超越由蜗轮与蜗杆组成的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能力使蜗轮发生逆转,从而造成刹车疲软,制动距离过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在蜗杆上的棘轮,棘轮适配有一个棘爪,棘爪上固定有一个伸出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光轴,光轴伸出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一端装有一个限位座;通过棘轮和棘爪的配合避免车辆制动时蜗杆受到较大的阻力矩时逆时针转动,同时实现了将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当作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使用;通过向外提拉光轴,使棘爪脱离棘轮,方便手动调节制动衬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通过限位座保证棘爪能够精准的卡在棘轮的齿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棘轮-棘爪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锁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递增,特别是当前汽车的承载能力与运行速度的提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汽车制动性能的提升与改进也已成为当前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已对相关车辆的制动系统做出了新的要求;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第7.2.7条款中要求“客车、总质量大于3500kg的货车和专项作业车(具有全轮驱动功能的货车和专项作业车除外)、总质量大于3500kg的半挂车,以及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所有行车制动器应装备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产品出厂设计间隙值,实时自动调整消除制动器因工作磨损而增大的蹄鼓之间的超量间隙,同时它还担负着传递制动扭矩、制动和回位的功能,目前国内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均以蜗轮蜗杆机构来作为传递制动扭矩的基础部件,蜗轮蜗杆机构自锁能力不强,在制动扭矩接近或达到最大峰值时,制动器的反向力矩(阻力矩)超越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能力,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内部的蜗轮发生逆转,产品所传递的制动扭矩衰减严重,从而造成刹车疲软,制动距离过长,产生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型汽车更为严重,有部分使用者将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更换成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专利申请号为201020595033.2的发明专利,介绍了蜗轮蜗杆机构自锁失效对蜗轮蜗杆部件造成磨损损坏以至制动间隙加大,造成制动失效的情况,其采取的方案是蜗轮蜗杆采取负角度(制造)装配,解决的是蜗轮蜗杆啮合部位的磨损问题,并没有解决蜗轮蜗杆机构因自锁不可靠导致的制动扭矩传递的衰减,也没有解决车辆制动时的刹车疲软与制动距离过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棘轮-棘爪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锁止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制动器的阻力矩超越由蜗轮与蜗杆组成的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能力使蜗轮发生逆转,从而造成刹车疲软,制动距离过长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和安装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内的蜗杆;蜗杆的一端套装有一个置于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内的棘轮,蜗杆带动棘轮同步转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内有一个能沿棘轮径向移动棘爪,棘爪上固定有一个一端伸出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本体的光轴;当棘爪卡在棘轮齿间时,蜗杆只能顺时针转动且光轴不能自转,当向外提拉光轴至棘轮脱离棘爪束缚的位置时,蜗杆能自由转动且光轴能自转。
本实用新型通过棘轮棘爪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制动器的阻力矩超越由蜗轮与蜗杆组成的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能力使蜗轮发生逆转,从而造成刹车疲软,制动距离过长的问题,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还可以将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当作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使用,使原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有手动调整制动器蹄鼓之间间隙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局部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棘爪与棘轮脱离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C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德信万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德信万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6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式无线充电座
- 下一篇: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介入式通断电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