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炒锅用把手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26356.4 | 申请日: | 2019-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11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侯建军;侯景粉;侯跃峰;王振海;刘东武;王振刚;王卫;郭俊卿;张信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天久厨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45/06 | 分类号: | A47J45/06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韩战涛 |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锅 把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锅用把手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面焊接固定框的一端,固定板上设置有四个固定螺栓,分布在固定板的两侧,固定框内部中空,把柄的前端插入固定框中,把柄的前端靠固定螺丝固定在固定框内,把柄的材料为木头且外表面包有一层防滑橡胶皮,挡板固定套装在把柄上,挡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弹性板的侧面,弹簧设置有多个,弹性板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层橡胶皮垫,本实用新型中一方面可以使的手再向前移动的时候不会触碰到固定框,另一方面手碰到弹性板时产生回弹力使得不会太生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锅把手,具体是一种炒锅用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炒锅是中国一种烹饪工具,为锅的一种,特征是顶部开口大,圆底,由于中国南方食物多以小炒为主,故炒锅设计成有把手以方便抛炒。
当使用者进行颠勺的时候,由于人的心里作用,颠勺时都会担心炒锅会脱手,所以手会不自觉的向前把手前端移动,手有可能会触碰到锅延或锅与把手的连接件,就会烫伤手,需要一种具有保护手不被烫的把手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锅用把手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炒锅用把手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面焊接固定框的一端,固定板上设置有四个固定螺栓,分布在固定板的两侧,固定框内部中空,把柄的前端插入固定框中,把柄的前端靠固定螺丝固定在固定框内,把柄的材料为木头且外表面包有一层防滑橡胶皮,挡板固定套装在把柄上,挡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弹性板的侧面,弹簧设置有多个,弹性板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层橡胶皮垫,弹性板套在把柄上且弹性板中部的孔大于弹性板的横截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弧形橡胶柱的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柄的下端开设有手指槽,手指槽设置有四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柄的侧面固定连接挂板的侧面,挂板上开设有挂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框的上壁和把柄的前端均开设有螺丝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一方面可以使的手再向前移动的时候不会触碰到固定框,由于固定框和固定板都是金属材质,所以温度较高,手碰到会烫伤手,另一方面手碰到弹性板时产生回弹力使得不会太生硬,同时由于弹性板的设置使得操作者可以方向的向前移动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把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固定螺栓;3、固定框;4、固定螺丝;5、把柄;6、弧形橡胶柱;7、挂板;8、手指槽;9、弹性板;10、弹簧;1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天久厨具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天久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6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珠直线轨式桌脚
- 下一篇:麦弗逊式端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