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24616.4 | 申请日: | 201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0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沈兵;张力潇;俞国新;王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6/64 | 分类号: | H05B6/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文娟 |
| 地址: | 266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电磁波加热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加热设备,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腔;射频馈入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被设置为向所述加热腔内馈入第一电磁波,对加热腔内的待解冻物品进行解冻;微波馈入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被设置为向所述加热腔内馈入第二电磁波,对所述加热腔内的解冻后的物品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电磁波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电磁波的频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设备设置有射频馈入组件,可用于向加热腔内馈入第一电磁波,对加热腔内的待解冻物品进行解冻,提高了解冻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磁波加热技术领域,例如涉及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微波加热是一种依靠物体吸收微波能将其转换成热能,使自身整体同时升温的加热方式。微波加热技术与传统加热方式不同,它是通过被加热物体内部偶极分子的高频往复运动,产生“内摩擦热”使被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需任何热传导过程,就能使被加热物体内外部同时加热、同时升温,加热速度快且均匀,仅需传统加热方式能耗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就可达到加热目的。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微波炉用于对冷冻物品进行解冻时,虽然解冻速度快,但由于微波的穿透深度限制及物品的选择性吸收,例如,冷冻物品上的水比冰更易吸收微波,因此已融化的物品的部位吸收能量较多,未融化的物品的部位吸收能量较少,导致解冻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微波炉在对冷冻物品进行解冻、加热的过程中解冻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腔;射频馈入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被设置为向所述加热腔内馈入第一电磁波,对所述加热腔内的待解冻物品进行解冻;微波馈入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被设置为向所述加热腔内馈入第二电磁波,对所述加热腔内的解冻后的物品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电磁波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二电磁波的频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设备设置有射频馈入组件,可用于向加热腔内馈入第一电磁波,对加热腔内的待解冻物品进行解冻,使冷冻的物品可以均匀解冻,再采用微波馈入组件对加热腔内解冻后的物品进行加热,使解冻后的物品均匀受热,加热均匀。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加热腔;2:射频馈入组件;21:射频源;22:极板;3:微波馈入组件;31:磁控管;32:波导;4:冷冻物品;5:置物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4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孔孔口瓦斯收集装置
- 下一篇:油气分离器回气管路结构及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