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钻防盗指纹电子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8930.1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5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7/14 | 分类号: | E05B17/14;E05B17/20;E05B47/00;E05B49/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31760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指纹 电子锁 | ||
一种防钻防盗指纹电子锁,包括锁体、设于锁体上表面的锁孔,所述锁体上表面设有一呈环形的防钻座,防钻座将锁孔围合在内;所述防钻座内壁设有一呈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锁体上方设有一罩于锁孔外的防钻罩;所述防钻罩下端罩口边沿向外延伸出一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板,限位板位于限位槽内,限位板厚度小于限位槽高度;所述防钻罩上端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插孔;所述防钻罩中部内设有一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的内径等于或大于插孔的直径,插孔的直径与锁孔的直径相等;所述防钻罩上部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上固定板。本实用新型的防钻防盗指纹电子锁能够有效防止电钻对锁孔进行破坏,起到防钻防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纹电子锁,特别是一种防钻防盗指纹电子锁。
背景技术
指纹电子锁是一种通过指纹识别来实现门开启的装置,而传统的指纹电子锁一般都会拥有一个机械锁,在指纹电子锁失去电力时,可将钥匙插入至机械锁的锁孔内,实现指纹电子锁的开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偷盗的情况,偷盗人员在开启指纹电子锁时,一般是通过电钻对锁孔进行钻动,从而将指纹电子锁破坏,最后将门打开,而现在的指纹电子锁的锁孔同样是暴露在外界,极易被电钻破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钻防盗指纹电子锁,它能够有效防止电钻对锁孔进行破坏,起到防钻防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钻防盗指纹电子锁,包括锁体、设于锁体上表面的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上表面设有一呈环形的防钻座,防钻座将锁孔围合在内;所述防钻座内壁设有一呈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锁体上方设有一罩于锁孔外的防钻罩;所述防钻罩下端罩口边沿向外延伸出一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板,限位板位于限位槽内,限位板厚度小于限位槽高度;所述防钻罩上端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插孔;所述防钻罩中部内设有一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的内径等于或大于插孔的直径,插孔的直径与锁孔的直径相等;所述防钻罩上部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上固定板,防钻罩中部内壁设有若干与上固定板位置相对应的导震板,防钻罩下部内壁设有若干与上固定板位置相对应的下固定板;所述加强环与上固定板之间通过加强杆相连接;所述加强环与导震板之间通过减震板相连接;所述上固定板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减震板之间设有一上减震装置;所述减震板与位于其正下方的下固定板之间设有一下减震装置。
所述上减震装置包括设于上固定板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减震板之间的上弹簧;所述上固定板下表面设有第一上限位杆,减震板上表面设有与第一上限位杆同轴的第一下限位杆;所述第一上限位杆嵌于上弹簧上端内,第一下限位杆嵌于上弹簧下端内;所述下减震装置包括设于减震板与位于其正下方的下固定板之间的下弹簧;所述减震板下表面设有第二上限位杆;所述下固定板上表面设有与第二上限位杆同轴的第二下限位杆;所述第二上限位杆嵌于下弹簧的上端内,第二下限位杆嵌于下弹簧的下端内。
所述限位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球形嵌槽;所述球形嵌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滚珠;所述滚珠下端凸出至球形嵌槽下侧槽口并与限位槽下侧槽壁相贴合。
所述插孔下端孔口设有一位于防钻罩上部内的辅助块,辅助块呈上窄下宽的圆台状;所述辅助块上设有一与插孔相贯通的穿孔,穿孔直径与插孔直径相等;所述辅助块下端与加强杆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防钻防盗指纹电子锁可通过防钻罩将电钻的钻头与锁孔进行隔绝,使电钻的钻头根本无法接触到锁孔,有效保证锁孔的安全性,起到防盗的效果,若是偷盗人员对防钻罩进行破坏,首先会将钻头抵于插孔上端孔口,实现钻头的定点,然后运行电钻,当电钻的钻头旋转时,防钻罩则会随之发生旋转,钻头与防钻罩同步旋转的情况下,钻头根本无法对防钻罩造成破坏,从而起到防钻的效果,且在上固定板、加强环、加强杆、导震板等部件能够形成一个类似网状的加强结构,有效增加防钻罩的强度,使外力难以对防钻罩造成破坏,进一步提高防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8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科手术切口撑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装修用的新型抹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