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纵深隧道富氧气体循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15832.2 | 申请日: | 2019-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2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楼百根;孙莉;钱晶;斯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创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汇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3 | 代理人: | 童卫忠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深 隧道 氧气 体循环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通风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纵深隧道富氧气体循环系统,包括沿隧道纵深地平行设置的新风管和排风管,新风管相连着新风风机,排风管相连着I号排风风机;与新风管平行设置有一条氧气输送管;氧气输送管在接近隧道的掌子面处与新风管通过气体混合装置结合,将新风管中的新风混合为富氧空气,并通过氧气弥散终端向隧道掌子面处的空间弥散。本实用新型能将包括掌子面在内的主要施工区域建立为一个洁净的富氧环境,改善高原作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减少低气压低氧对人体带来的危害,降低急慢性高原病发病率,提供工作效率,保障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通风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纵深隧道富氧气体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西部地区的不断发展,川藏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已全面开启。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据悉,川藏铁路总长约1700公里,地形条件极其复杂,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川藏铁路依次经过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峡谷区、川西高山原区、藏东南横断山区、藏南谷底区等5个地貌单元,80%以上将以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建设,其中众多隧道处于高原低气压环境中。施工期间,由于高原地区的山体特别高峻,因此不能像常规山体那样开设隧道斜井通风,隧道内空气污染严重,粉尘、柴油机尾气、炮烟、焊烟、有害气体等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而且在高原低气压环境中氧分压要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作业设备也将消耗大量氧气。在低氧、空气污染严重的隧道内,不仅工作效率低,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无法确切,而且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也将受到严重危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高原隧道内采取有效的供氧方式,可以避免低氧、有害气体等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身体健康得到保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施工进度。
掌子面是隧道施工的主要工作区,隧道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集中在该区域,而掌子面处于隧道通风的死角,通风效果差,并且由于爆破、设备、人员的耗氧,造成该区域氧气含量比洞内其它地方更低。目前高原低气压环境隧道施工供氧方式主要有:个体携氧供氧,氧吧车供氧,掌子面弥散供氧等。个体携氧供氧是指作业人员个体背负一个氧气瓶,通过鼻吸管一边施工一边吸氧。其优点是设备简单,作业人员可以呼吸到高密度的氧气,耗氧量小,在短时间内或紧急情况下可以用于急救。但氧气瓶容量小,不能连续供氧,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充氧,若采用较大的氧气瓶又会增加作业人员的负担。
掌子面弥散供氧是在施工隧道施工期间,将氧气输送到作业人员和施工机械集中的掌子面附近,并在该区域进行弥散,将有效的解决作业人员的缺氧问题。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CO、CO2、NO、NO2、硫化物、焊烟等有害气体无法有效的排出,残留在作业区域内,仍会危害到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纵深隧道富氧气体循环系统,以将包括掌子面在内的主要施工区域建立为一个洁净的富氧环境,改善高原作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减少低气压低氧对人体带来的危害,降低急慢性高原病发病率,提供工作效率,保障施工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纵深隧道富氧气体循环系统,包括沿隧道纵深地平行设置的新风管和排风管,所述新风管相连着新风风机,所述排风管相连着I号排风风机;与所述新风管平行设置有一条氧气输送管;所述氧气输送管在接近隧道的掌子面处与所述新风管通过气体混合装置结合,将所述新风管中的新风混合为富氧空气,并通过氧气弥散终端向隧道掌子面处的空间弥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氧气弥散终端为整体外形与隧道轮廓相适的环状管,管的朝内部分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管;所述喷管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朝向不同角度的弥散喷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的后方设置有II号加湿机;所述II号加湿机在氧气弥散终端的后方形成加湿空气幕以作隔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创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创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5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