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2572.3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6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刁恩建;郭围;王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国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B01D46/12;B01D53/06;B01D53/75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风路101号(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光氧化 催化 燃烧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包括前置过滤器,前置过滤器通过第一废气输送管连接沸石转轮,沸石转轮通过第二废气输送管连接再生加热器,再生加热器通过第一再生气体输送管连接沸石转轮再生区,经过沸石转轮再生处理后的气体依次经过再生风机、第二再生气体输送管到达等离子光氧催化装置体,等离子光氧催化装置体内设有除雾室、光氧化催化处理室、低温等离子处理室,除雾室内设有波形片结构,除雾室的底部还设有斜置排水底板,等离子光氧催化装置体的气体输送出口内设有聚酯无纺布过滤板和PTFE覆膜滤板,聚酯无纺布过滤板和PTFE覆膜滤板均设置安装在滤板安装凹槽内。本实用新型极大提高了废气的净化效率,实现了无污染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车间一般为半封闭状态,一般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由风道收集后引至屋顶直接排放,车间周边以及排放口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需要对车间排放有机废气进行处理,目前所采用的废气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热力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吸收法,其中热力燃烧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气量小的可燃性气体,净化效率高,有机废气被彻底氧化分解,但是设备腐蚀,处理成本高,易形成二次污染;催化燃烧法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有机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迅速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但是会存在催化极中毒、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吸收法适用于水溶性、有组织排放源的有机气体,工艺简单,管理方便,设备运转费用低,但是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需对洗涤液进行处理,净化效率低,现有的有机废气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造成有机废气净化效率低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废气的净化效率,避免二次污染,确保废气能够清洁无污染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包括前置过滤器,前置过滤器上设有废气进口,所述前置过滤器内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初级过滤板、HEPA过滤板,所述前置过滤器通过第一废气输送管连接沸石转轮,所述沸石转轮通过第二废气输送管连接再生加热器,所述再生加热器通过第一再生气体输送管连接沸石转轮的再生区,所述沸石转轮再生处理后的气体依次经过再生风机、第二再生气体输送管到达等离子光氧催化装置体,所述等离子光氧催化装置体内设有除雾室、光氧化催化处理室以及低温等离子处理室,所述除雾室内设有波形片结构,所述除雾室的底部还设有斜置排水底板,所述光氧化催化处理室内设有第一UV 光氧模块、第二UV光氧模块、纳米光催化模块、惰性催化模块,所述等离子光氧催化装置体的末端设置有气体输送出口,所述气体输送出口内设有聚酯无纺布过滤板和PTFE覆膜滤板,所述聚酯无纺布过滤板和PTFE覆膜滤板均设置安装在滤板安装凹槽内,所述滤板安装凹槽设置在气体输送出口的内壁上。
上述的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废气输送管上安装有处理风机。
上述的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所述等离子光氧催化装置体上设有浓缩废气入口。
上述的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所述沸石转轮为盘式沸石转轮。
上述的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所述除雾室的底端设有第一排水管,所述光氧化催化处理室的底端设有第二排水管,并且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末端均连接干燥箱。
上述的一种等离子光氧化催化燃烧处理装置,所述除雾室的顶部设有废气出口,所述光氧化催化处理室的顶端设有催化室废气入口,所述低温等离子处理室顶端设有等离子处理室废气入口;所述废气出口、催化室废气入口以及等离子处理室废气入口之间通过连接输送管道进行连接输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国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国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25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