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击式转轮3D堆焊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12294.1 | 申请日: | 2019-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9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施旭明;金小锋;庄文进;花雷生;白振宇;张伟华;廖芳芳;马建峰;熊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B1/02 | 分类号: | F03B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李玉成 |
| 地址: | 3115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转轮 堆焊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击式转轮3D堆焊结构,包括圆盘,所述圆盘的外缘设有围绕圆盘外圆周等角度排列的水斗连接部,所述水斗连接部的外端设有堆焊分界面,所述堆焊分界面上设有分层堆焊的水斗部,所述水斗部与水斗连接部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降低锻造难度、满足目前锻造设备制造能力要求的冲击式转轮3D堆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轮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式转轮3D堆焊结构。
背景技术
冲击式转轮受交变应力幅值较大,容易产生疲劳破坏,历史上多个电站铸造水斗出现断斗事故。现阶段冲击机组转轮的主要生产方式为锻造加数控加工成型,这种加工方式基本没有材料缺陷,电站运行反馈良好,已是现在冲击转轮生产的主要方式。
转轮材料为不锈钢材质,锻造阻抗太大,国内最大锻造业绩锻件毛坯重量不到40吨,直径不超过4米。目前国内最大冲击式水轮机的单机容量为10几万千瓦,对应转轮最大直径不到4米,可满足现阶段机组生产要求。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电站的需求,急需冲击机组单机扩展到百万千瓦级别,对应整锻毛坯重量将达到200多吨,直径达到6米以上。目前国内最大自由锻压机(18500吨压力机)理论最大不锈钢锻件生产能力为100吨,产品实际需求已经远远超过设备制造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降低锻造难度、满足目前锻造设备制造能力要求的冲击式转轮3D堆焊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击式转轮3D堆焊结构,包括圆盘,所述圆盘的外缘设有围绕圆盘外圆周等角度排列的水斗连接部,所述水斗连接部的外端设有堆焊分界面,所述堆焊分界面上设有分层堆焊的水斗部,所述水斗部与水斗连接部连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堆焊分界面为呈I形,所述堆焊分界面平行于所述圆盘的轴线。
作为优选,所述堆焊分界面呈U形,包括位于水斗连接部外端的外分界面以及位于水斗连接部外端上下两侧的上分界面和下分界面,所述上分界面和下分界面分别垂直于外分界面。
作为优选,所述堆焊分界面呈V形,包括位于水斗连接部外端的外分界面以及位于水斗连接部外端上下两侧的上分界斜面和下分界斜面,所述上分界斜面和下分界斜面分别倾斜于外分界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方便通过锻造圆盘并在圆盘上堆焊形成水斗结构,将锻造圆盘重量减少到80多吨,符合锻造设备的制造能力要求,降低生产难度;(2)堆焊位置位于低应力区,有效提高水斗根部强度,保证转轮整体可靠性;(3)采用3D堆焊结构,降低水斗成型所需材料,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圆盘的结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圆盘的结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圆盘的结构截面图。
图中:圆盘1,水斗连接部1a,堆焊分界面11,上分界面11a,外分界面11b,下分界面11c,上分界斜面111,下分界斜面112,水斗部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22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信息处理板生产检测用存样架
- 下一篇:一种具有打磨功能的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