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柱塞泵缸体内部进油口凹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1344.4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5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陆国明;王石雄;姚鑫;倪海洋;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F16J1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120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塞 缸体 内部 进油口 凹槽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塞泵缸体内部进油口凹槽结构。在柱塞泵的缸体进油通道与缸孔之间连通处增设一个凹槽,凹槽设置在缸体进油通道出口下方和与缸孔之间,且凹槽向缸体进油通道出口下方的柱塞泵缸体延伸,使得缸体进油通道与缸孔之间的边界贯穿线下沉到缸体内表面以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柱塞泵缸体进油通道与缸孔贯穿部位增加一个凹槽,从而避免皮碗装配时,因贯穿部位毛刺外露,导致皮碗划伤或皮碗唇口翻转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复合材料离合器主缸中的一个部件,尤其是涉及了一种柱塞泵缸体内部进油口凹槽结构。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离合器主缸缸体,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因模具的精度或磨损等原因,导致缸孔贯穿部位存在毛刺现象,且无法避免,在装配皮碗过程中,容易出现皮碗划伤或使皮碗唇口发生翻转现象,导致总成装配合格率低,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柱塞泵缸体内部进油口凹槽结构,可以有效避免装配时划伤皮碗或使皮碗唇口发生翻转现象,提高总成装配合格率及装配可靠性,提高离合器主缸装配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在柱塞泵的缸体进油通道与缸孔之间连通处增设一个凹槽,凹槽设置在缸体进油通道出口下方和与缸孔之间,且凹槽向缸体进油通道出口下方的柱塞泵缸体延伸,使得缸体进油通道与缸孔之间的边界贯穿线下沉到缸体内表面以下。
所述的凹槽槽口平面平行于缸体进油通道出口平面布置。
所述的凹槽槽口形状为马蹄形、方形、半圆形、梯形或者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柱塞泵缸体内部进油通道与缸孔贯穿部位设置凹槽结构,使得贯穿部位产生的毛刺下沉在凹槽内,使毛刺不超出缸体内表面轮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柱塞泵缸体进油通道与缸孔贯穿部位增加一个凹槽,从而避免皮碗装配时因贯穿部位毛刺外露,导致总成装配时皮碗划伤或皮碗唇口翻转现象,提高离合器主缸装配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凹槽剖面图;
图2为图1的I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凹槽正视图。
图中:1、缸体进油通道,2、缸孔,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柱塞泵的缸体进油通道1与缸孔2之间连通处增设一个中间阶梯式过渡的凹槽3,凹槽3设置在缸体进油通道1出口下方和与缸孔2之间,如图2所示,且凹槽3向缸体进油通道1出口下方的柱塞泵缸体延伸,使得缸体进油通道1与缸孔2之间的边界贯穿线下沉到缸体内表面4以下。从而避免皮碗装配时,因贯穿部位毛刺外露,导致皮碗划伤或使皮碗唇口发生翻转现象。
如图3所示,凹槽3槽口平面平行于缸体进油通道1出口平面布置。凹槽a槽口形状为马蹄形、方形、半圆形、梯形或者三角形等,包含但不仅限于上述几种形状。
在没有凹槽3情况下,缸体进油通道1与缸孔2的边界贯穿线就会落在缸体内表面4上,缸体内表面4在装配皮碗时,对皮碗起到导向作用,如果存在毛刺,会划伤皮碗或使皮碗唇口发生翻转现象。
在增设有凹槽3结构情况,可以使边界贯穿线下沉到缸体内表面4以下,避免贯穿线上的毛刺外露,从而避免了对皮碗装配时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1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