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微生物气溶胶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0897.8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2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导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董存壁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微生物 气溶胶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微生物气溶胶采集装置,底盘,底盘上表面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内壁上固定有导热板,导热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与导热板相接触且外接电源,导热板的中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两侧固定有两组扇叶,底盘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罩,密封罩的顶部设置有抽风机,抽风机的入气端连接有进气管且出气端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的中部安装有阀门且末端连接有收纳罐。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微生物气溶胶采集装置,在实验时可以方便对微生物的气溶胶进行采集和收集,并且在内部设计有提高微生物气溶胶产生效率的加热机构和搅拌机构,能够提高采集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验用气溶胶采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验用微生物气溶胶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液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固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烟,在实验室中会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实验处理检测其内部的成分,需要对微生物气溶胶进行采集和检测。
然而,现有的微生物气溶胶采集存在以下的问题:(1)缺乏专门的用于实验室的微生物气溶胶采集装置;(2)现有的气溶胶采集装置一般体积较大,操作不便,制造成本大。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用微生物气溶胶采集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用微生物气溶胶采集装置,底盘,所述底盘上表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固定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与导热板相接触且外接电源,所述导热板的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侧固定有两组扇叶,所述底盘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顶部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入气端连接有进气管且出气端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中部安装有阀门且末端连接有收纳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盘的外围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密封罩卡扣在环形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密封罩呈半球状结构且两侧安装有提拉把手,所述密封罩采用钢化玻璃材质且为透明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气管的入气口呈漏斗状结构且位于容纳槽的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纳槽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底盘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设计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微生物气溶胶采集装置,在实验时可以方便对微生物的气溶胶进行采集和收集,并且在内部设计有提高微生物气溶胶产生效率的加热机构和搅拌机构,能够提高采集的效率。
2.该装置专门用于生物实验中,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盘俯视结构图。
图中:1-底盘,2-容纳槽,3-导热板,4-电加热管,5-电机,6-转动杆,7-扇叶,8-密封罩,9-抽风机,10-进气管,11-输气管,12-阀门,13-收纳罐,14-环形槽,15-橡胶垫,16-提拉把手,17-温度传感器,18-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导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导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0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