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隔气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9723.X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1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僖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12 | 分类号: | B32B27/12;B32B27/32;B32B27/30;B32B27/02;B32B27/36;B32B33/00;B32B7/08;B32B3/24;E04B1/64;E04B1/76;E04B1/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隔气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隔气膜,包括隔气膜主体,所述隔气膜主体由内至外依次由辅助吸附层、聚烯烃微孔层、增强高分子材料层构成,所述辅助吸附层通过热熔压合固定连接在聚烯烃微孔层的内壁面,所述增强高分子材料层通过热熔压合固定在聚烯烃微孔层的外壁面,所述辅助吸附层、聚烯烃微孔层、增强高分子材料层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连接为一体。通过辅助吸附层、聚烯烃微孔层、增强高分子材料层的复合,形成隔气膜主体,辅助吸附层、聚烯烃微孔层使隔气膜主体具有良好的隔绝水汽作用,增强高分子材料层的存在增加了隔气膜主体的强度,使其在使用时不会过软而导致施工铺设的困难,同时其具有良好的隔热、阻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隔气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隔气膜。
背景技术
建筑的筑墙材料通常需复合多层墙体材料,以增加墙体的功能性,如增加隔热材料层或防火材料层,提高墙体的隔热及阻燃性能,在潮湿湿润的地区中,建筑墙体内还需复合一层能够阻挡水滴浸润墙体的隔气层,降低室内的的潮湿度,有效减少或避免墙体上霉菌和冷凝珠的形成,现有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涂覆一层高密度的防水涂料实现,但这种方式需保证匀涂且施工工艺耗时长,操作性较为复杂,基于此,出现有防水隔气膜卷材,其可直接铺设在墙体上,减少施工时间,防水隔气膜卷材通常为一层具有透气微孔的高分子树脂膜,阻隔水滴的效果好,但结构较为简单,在其他功能性上有所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隔气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次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隔气膜,包括隔气膜主体,所述隔气膜主体由内至外依次由辅助吸附层、聚烯烃微孔层、增强高分子材料层构成,所述聚烯烃微孔层为改性聚偏氯乙烯薄膜,所述辅助吸附层为复合无纺布片材,所述增强高分子材料层为增强型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辅助吸附层通过热熔压合固定连接在聚烯烃微孔层的内壁面,所述增强高分子材料层通过热熔压合固定在聚烯烃微孔层的外壁面,所述辅助吸附层、聚烯烃微孔层、增强高分子材料层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辅助吸附层在聚烯烃微孔层上的分布克重为100~120g/m2。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辅助吸附层为以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为基材编织形成的热合无纺布,其厚度为0.8~1mm。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聚烯烃微孔层为含有亲水基的改性聚偏氯乙烯材质形成微孔膜材,其厚度为0.2~0.4mm。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增强高分子材料层为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共聚物形成的增强型聚四氟乙烯膜,其厚度为0.2~0.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辅助吸附层、聚烯烃微孔层、增强高分子材料层的复合,形成隔气膜主体,辅助吸附层、聚烯烃微孔层使隔气膜主体具有良好的隔绝水汽作用,增强高分子材料层的存在增加了隔气膜主体的强度,使其在使用时不会过软而导致施工铺设的困难,同时其具有良好的隔热、阻燃性能,能够增加隔气膜主体的隔热阻燃功能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辅助吸附层;2、聚烯烃微孔层;3、增强高分子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僖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僖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97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模块单元组装模具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钻孔用清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