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9350.6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6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林余雷;黄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元本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预应力 管桩抗拔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包括夹具、夹具提拉机构、拉力测量机构和位移测量机构,夹具包括对开的左夹具和右夹具,左夹具和右夹具的夹紧端带有对外开口的方形金属框,左夹具和右夹具上相对设置的方形金属框的临近侧壁上设有螺栓连接孔,螺栓穿过两螺栓连接孔将左夹具和右夹具相互夹紧在桩头上,左夹具和右夹具上临近方形金属框设有连接框,连接框具有底板和处于底板两侧端的侧板,连接框的底板和两侧板均固定在左夹具或右夹具的外侧壁上,底板上开设有通孔,端部带有外螺纹的拉杆穿过通孔与螺母螺纹连接,左夹具和右夹具上共同对称设置有四根拉杆。该装置的夹具结构更牢固,对桩体施加的拉力更均匀,夹具夹紧操作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拔试验中桩体与千斤顶的连接方法有三种方法。一是填芯法,它在管桩的管道孔中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插入若干根钢筋,待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用焊接方法将钢筋或钢拉杄连接在一起形成反力连接系统。二是焊接法,它是用焊接方法将管桩端头钢板与过渡钢板或过渡钢箱连接在一起,形成反力连接系统,三是螺栓连接法,它是通过在预应力管桩壁上人工打孔,桩外侧的钢板通过螺栓和管桩相连接,形成反力连接系统。四是抱箍式夹具连接法,它是通过螺栓加压抱箍式夹具,利用夹具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反力。但是以上四种方法分别存在如下缺陷:
(1)填芯法的缺点是必须浇筑混凝土和焊接,故费工费力养护时间长,反力系统连接质量也不易保证。
(2)焊接法的缺点是管桩端头钢板容易拉脱,不适合抗拔力较大的预应力管桩抗拔承载力的试验。
(3)螺栓连接法的缺点是在预应力管桩管壁上打孔,造成桩体的破坏,影响管桩后期的承载性能,由于混凝土脆性难以准确形成孔道直径,外侧钢板容易产生滑移,各螺栓受力不均。
(4)抱箍式夹具连接法的特点是利用夹具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反力,实际工程中遇到试验拔力较大的桩经常有拉脱的风险,而且由于要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就要求夹具与试验桩体的接触面增大、螺栓紧固力加大,由此抱箍式夹具会相对比较笨重,抱箍式夹具的结构可以参照公告号为CN2040009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该装置所用夹具结构牢固度更好,对桩体施加的拉力更加均匀,夹具夹紧操作更加方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包括夹具、夹具提拉机构、拉力测量机构和位移测量机构,夹具包括对开的左夹具和右夹具,其特征是: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的夹紧端外侧带有对外开口的方形金属框,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上相对设置的方形金属框的临近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螺栓连接孔,螺栓穿过两螺栓连接孔将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相互夹紧在桩头上,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上临近方形金属框设置有连接框,连接框具有底板和处于底板两侧端的侧板,所述连接框的底板和两侧板均固定在所述左夹具或右夹具的外侧壁上,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孔,端部带有外螺纹的拉杆穿过通孔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上共同对称设置有至少四根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夹具的结构牢固度更好: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中将方形金属框和连接框共同固定设置于夹具上,并用于夹紧左夹具和右夹具,而螺栓拧紧的力能够通过一体结构的方形金属框和连接框传递到夹具,使螺栓收紧力不会集中一处,避免出现受力不均,或避免出现局部断裂破损的状况,而且方形金属框能够保护螺栓连接机构,避免其受到外部桩机和污损等,而连接框同样可保护拉杆部位,从而提升结构稳定性。
2、拉力更加均匀:拉杆穿过对称分布的连接框的底板通孔与螺栓连接,将整个证据夹具竖直方向拉起,从而使施加在夹具的拉力更加均匀,获得的试验数据也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元本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元本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9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湿内镜手术系统及器械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中空玻璃充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