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池的螺丝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05469.6 | 申请日: | 2019-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9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同春;袁嫘;袁家良;崔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微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螺丝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软包电池的螺丝连接装置,包括软包电池和导电铜板,所述软包电池顶面的两端设置有极耳,两个所述极耳的侧壁靠近其顶部处均开设有螺丝孔,两个所述极耳的顶端绕接有铜丝,所述导电铜板顶面的两端开设有极耳孔,所述导电铜板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螺丝插孔,所述极耳的俯视图为圆柱体一侧与三棱柱的结合体,且极耳的俯视图为对称设置,所述极耳与极耳孔相匹配,所述螺丝孔开设在两个极耳相对远离的一侧,通过以上装置的配合使用,可以降低软包电池连接的技术难度,使其拆卸方便并能够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包电池的螺丝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软包电池制作工艺中,需要将多个软包电池进行一定的串联和并联,以满足电气设备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在传统的连接方式中,往往采用铆接、超声点焊和激光点焊的方式,以上三种方式存在着技术要求高、拆卸不方便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所以提出一种用螺丝连接软包电池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的螺丝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软包电池传统连接方式技术要求高、拆卸不方便和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包电池的螺丝连接装置,包括软包电池和导电铜板,所述软包电池顶面的两端设置有极耳,两个所述极耳的侧壁靠近其顶部处均开设有螺丝孔,两个所述极耳的顶端绕接有铜丝,所述导电铜板顶面的两端开设有极耳孔,所述导电铜板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螺丝插孔。
优选的,所述螺丝孔的直径在0.5mm和1mm之间,所述极耳缠绕铜丝的区域宽度与导电铜板的厚度相匹配,且铜丝的直径在0.025mm-0.03mm之间。
优选的,所述极耳为圆柱体圆柱面与三棱柱的结合体,且极耳的尖端面朝向软包电池的外侧,所述极耳与极耳孔相匹配,所述螺丝孔开设在两个极耳相对远离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螺丝插孔与螺丝孔相匹配,且螺丝插孔的开孔方向与软包电池长轴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螺丝插孔的一端与极耳孔的侧壁贯穿,且螺丝孔与螺丝插孔通过螺钉固定。
优选的,所述螺钉的材质与导电铜板一致。
优选的,所述铜丝位于螺丝孔外端处向螺丝孔内部延伸,且紧贴螺丝孔的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铜板与极耳之间的插接并由螺钉固定,以及铜丝对极耳孔与极耳之间的填充,既能够简化软包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又能够保证导电铜板与极耳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软包电池通过以上的连接方式既降低了成本,又便于拆卸。
2.由于铜丝延伸至螺丝孔的内部,并与螺丝孔的内壁贴合,既能够消除螺钉与螺丝孔之间的缝隙,又能够使螺钉与螺丝孔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3.通过极耳为圆柱体一侧与三棱柱的结合体,在拧紧螺钉的过程中,极耳与极耳孔之间相互挤压,会导致铜丝向着远离螺丝插孔的方向拉伸,进而得以对极耳和极耳孔远离螺丝插孔的一侧进行填充,进一步地消除极耳与极耳孔之间的缝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软包电池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丝孔侧剖图。
图中:1、软包电池;2、导电铜板;3、极耳;4、螺丝孔;41、铜丝;5、极耳孔;6、螺丝插孔;6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微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微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54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水线型水性胶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