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粘滞阻尼防撞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3735.1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5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宇亮;鲁立;赵炼恒;李聪;程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5/08 | 分类号: | E01F15/08;E01F1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欧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4 | 代理人: | 欧颖;张文君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阻尼 防撞墩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粘滞阻尼防撞墩,包括主体结构、刚性骨架、碰撞板及若干个粘滞阻尼室,刚性骨架嵌设在主体结构内部,粘滞阻尼室设置在刚性骨架内,粘滞阻尼室内设置有带阻尼孔的活塞,活塞杆的末端伸至刚性骨架外并与碰撞板铰接,发生碰撞时,碰撞板向靠近粘滞阻尼室的方向移动,使粘滞液经阻尼孔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碰撞能量,碰撞板既可发生水平移动,又可在承受偏心碰撞冲击时发生倾斜移动,从而保证防撞墩可抵抗不均匀、有偏心距的撞击力,并自动适应偏心碰撞的情形,特别适用于一些桥台、桥梁体及傍山路等特殊路段。粘滞阻尼室内设有复位弹簧,碰撞发生后,碰撞板可自动复位,可重复使用,实用性强,经济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一种自适应粘滞阻尼防撞墩。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城乡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促使了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多,在道路两旁设置防撞护栏或防撞墩是公路行车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之一,尤其像急弯、坡路、桥梁、傍山及临水临崖路等危险路段,防撞护栏或防撞墩的防护效果直接决定了车辆及车内人员的损伤程度。现行的公路与铁路交通工程领域,道路两侧的防撞措施主要为金属防撞护栏或混凝土防撞柱等。一方面,现有的金属防撞护栏存在结构强度不够,汽车(尤其是大型客、货运汽车)撞坏防护栏而导致车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且现有的金属防撞护栏在受到一次冲击之后大多会变形严重且不可复原,需要重新施工修复,费时费工;另一方面,现有的很多混凝土防撞柱的刚度偏大,容易使车辆发生反弹等二次伤害;再一方面,在大多数路况下,尤其是像急弯路段和坡路路段,车辆与路边的防撞墩的碰撞不是正面碰撞,而是带偏心距的倾斜碰撞,若防撞墩本身刚度过大,则对车辆的反向冲击能量会过大,车辆极易发生二次旋转甚至翻车,严重威胁着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防撞墩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粘滞阻尼防撞墩,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自适应粘滞阻尼防撞墩,包括主体结构、刚性骨架、碰撞板、至少两个粘滞阻尼室及设置在粘滞阻尼室内的活塞。所述主体结构固定在地基上,所述刚性骨架嵌设在主体结构内部,所述粘滞阻尼室设置在刚性骨架内和/或所述粘滞阻尼室由刚性骨架与主体结构围合而成。每一个所述粘滞阻尼室内均充注有粘滞液,且每一个所述粘滞阻尼室内均设置有一个活塞,所述活塞包括与粘滞阻尼室的内壁滑动配合的活塞块及与活塞块连接的活塞杆,活塞块将其所在的粘滞阻尼室分隔成靠近活塞杆一侧的有杆腔及远离活塞杆一侧的无杆腔。活塞杆一端与活塞块连接,另一端穿过刚性骨架上预设的活塞孔后伸至刚性骨架外,活塞块上设置有使粘滞阻尼室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的阻尼孔。所述碰撞板的正面作为直接或间接接受碰撞冲击的碰撞面,各个粘滞阻尼室中伸出的活塞杆末端均与所述碰撞板的背面连接。发生碰撞时,碰撞板向靠近粘滞阻尼室的方向移动,无杆腔内的液体压力增大,粘滞液经阻尼孔流入有杆腔,在这个过程中将碰撞能量转化为液体的内能。所述活塞杆末端与碰撞板背面的连接为铰接,使得碰撞板既可发生水平移动,又可在接受倾斜的碰撞冲击时发生倾斜移动,从而保证防撞墩可抵抗不均匀、有偏心距的撞击力。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末端与碰撞板背面的铰接为球形铰接,使得碰撞板可发生各个方向的倾斜。
所述碰撞板包括硬质板、软质板及活塞连接块,所述活塞连接块固定在硬质板的背面并用于与活塞杆的末端形成铰接关系,所述软质板设置在硬质板的正面,用于直接承受碰撞并对碰撞起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粘滞阻尼室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无杆腔内,复位弹簧的弹力方向沿活塞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复位弹簧一端与粘滞阻尼室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活塞块连接,在碰撞结束后,复位弹簧通过活塞使碰撞板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3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可见光的高通量跨网络安全隔离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果去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