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内电池芯热胀冷缩位移动态补偿隔热功能的电芯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2864.9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6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丁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9;A62C2/06;A62C3/1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翟丹丹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电池 热胀冷缩 位移 动态 补偿 隔热 功能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内电池芯热胀冷缩位移动态补偿隔热功能的电芯模组,各电池芯之间设有二氧化硅气凝胶或杂化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包覆的隔热片,所述模组内电池芯因热胀冷缩产生位移变化的方向上加设有伸缩位移补偿用预压缩弹性体零件,使每个电池芯组装应力均匀,预压缩弹性体零件与电池芯之间通过隔热片隔离热源。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锂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维持在合理的温度区间内,为锂电池提供最适宜的工作环境,缓冲减振保障电芯的使用寿命。在冬季优异的保温性能也可为电池提供适宜的工作温度保障电池性能;能够缓冲减振降低电芯的冲击振动的疲劳损伤和内部元件或线路松动的短路发生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内电池芯热胀冷缩位移动态补偿隔热功能的电芯模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正在影响着全球的汽车市场发展。随着传统燃料汽车禁售的政策被提上日程,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虽然纯电力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来说很环保,但是其自身的弊病也越来越被更多人们熟知——容易发生自燃。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50余起,大部分事故原因是电池电路出现问题引发的起火,火势由电池仓一路蔓延至整车最终只留下一具车架。
锂离子电池目前能量密度越来越大,一旦锂离子受到机械破坏(挤压、刺穿等),或因短路及外部热量触发有可能发生热失控,通常在电池组之间设置隔热片;锂离子动力电池箱用气凝胶隔热片可以为防止某块电池单体过热造成对临近电池的影响。锂离子电池芯工作温度或受环境温度影响变化时,锂离子电池芯将会发生热胀冷缩位移变化,锂离子动力电池箱用气凝胶隔热片的因是无机材料,隔热片的压缩回弹补偿是有限度的,为了防止电池芯因冷缩松动或热障挤爆事故发生,急需改进目前流行的靠隔热片补偿的设计缺陷,防止电芯自爆燃烧的现象发生。
目前有些企业对上述问题研究出一些解决办法,就是利用二氧化硅气凝胶毡的特性,但基于对气凝胶毡的特性了解的不透,对气凝胶毡简单处理,使用在电动汽车电池包内,这就为电动汽车安全可靠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内电池芯热胀冷缩位移动态补偿隔热功能的电芯模组,能够解决电动汽车莫名其妙的自燃问题,降低自燃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撤离安全时间延长,使锂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维持在合理的温度区间内,就能够为锂电池提供最适宜的工作环境,缓冲减振保障电芯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内电池芯热胀冷缩位移动态补偿隔热功能的电芯模组,包括:设于该模组内的若干电池芯,各电池芯之间设有二氧化硅气凝胶或杂化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包覆的隔热片,所述模组内电池芯因热胀冷缩产生位移变化的方向上加设有伸缩位移补偿用预压缩弹性体零件,预压缩弹性体零件随电池芯热涨冷缩的位移变化作出随动补偿,使得电池芯不松动,每个电池芯受力均匀,预压缩弹性体零件与电池芯之间通过隔热片隔离热源。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组一侧端部、或两侧端部均设有预压缩弹性体零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预压缩弹性体零件包括橡胶弹簧、弹性体橡胶块、弹性体橡塑件、发泡材料或金属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片包括:包覆层和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通过包覆层包覆封装,所述封装开口处通过高硅氧线缝合连接或云母胶水粘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或为掺杂改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包覆层为硅胶防火布层、高硅氧玻璃纤维布层或带胶的高硅氧布玻璃纤维布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隔热片还设于各电芯模组之间,或设于电池包和其他空间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2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打磨头管端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攻丝功能的钻头更换式五金件用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