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内饰降噪吸音的直立吸音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1570.4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1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姜超;蒋立志;王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密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2;B32B27/36;B32B27/12;B60R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潘志渊 |
地址: |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内饰降噪 吸音 直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饰降噪吸音的直立吸音棉,包含熔喷无纺布层、直立吸音棉层和平铺无纺布层,直立吸音棉层设置在熔喷无纺布层和平铺无纺布层之间;本方案在不提升单位面积吸音棉重量的前提下,采用调整吸音棉结构和增加表面无纺布的工艺,来达到有效提升吸音性能的目的;结构以直立棉为主体,上下两层分别复合无纺布,形成“三明治结构”,不仅能满足汽车行业对吸音棉材料的性能要求,还能够很好的提升低频下吸音棉的吸引系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吸音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饰降噪吸音的直立吸音棉。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是由钢架和玻璃以及各种内饰板组装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而在行驶过程中,由发动机噪声、A/B立柱的风噪、胎噪、路噪以及车身部件的相对摩擦产生的混合噪声经过各种通道传入到车厢内,再经过车厢的共振腔将噪声放大,而过大的噪音会影响车内乘客的交谈、降低车内音响效果,令人不舒服,甚至长时间易疲劳进而导致危险的发生;因此,关于如何降低乘客舱内的噪音成为提升车辆舒适性的关键;目前通过消灭声源主动降噪和使用隔音降噪的被动降噪来解决现有问题,而通过使用吸音棉来降低噪声,提升乘客舒适性成为主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内饰降噪吸音的直立吸音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内饰降噪吸音的直立吸音棉,包含熔喷无纺布层、直立吸音棉层和平铺无纺布层,直立吸音棉层设置在熔喷无纺布层和平铺无纺布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直立吸音棉层的厚度为5-15mm,平铺无纺布层的厚度为5-10mm,且直立吸音棉层的厚度为平铺无纺布层的1.5-2.0倍。
优选的,所述熔喷无纺布层为聚丙烯纤维,直径为2.5-5μm,单位面积重量为10-30g/m2,纤维平行同向排列。
优选的,所述直立吸音棉层由U型排列的吸音棉构成,吸音棉的立起部分倾斜30°-45°,吸音棉采用1.5-6D的高收缩性聚酯纤维。
优选的,所述平铺无纺布层由1.5-3D的聚酯纤维以平铺的方式复合在直立吸音棉层的底部,再经烘箱粘合在一起形成。
优选的,所述平铺无纺布层的部分纤维会插入直立吸音棉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方案在不提升单位面积吸音棉重量的前提下,采用调整吸音棉结构和增加表面无纺布的工艺,来达到有效提升吸音性能的目的;结构以直立棉为主体,上下两层分别复合无纺布,形成“三明治结构”,不仅能满足汽车行业对吸音棉材料的性能要求,还能够很好的提升低频下吸音棉的吸引系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内饰降噪吸音的直立吸音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层的表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内饰降噪吸音的直立吸音棉,包含熔喷无纺布层1、直立吸音棉层2和平铺无纺布层3,直立吸音棉层2设置在熔喷无纺布层1和平铺无纺布层3之间。
所述熔喷无纺布层1为熔喷成网的聚丙烯PP纤维无纺布,纤维直径约为3μm,熔喷无纺布层1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如图2所示,纤维沿两个方向排列,编制成网,同向的纤维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密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密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15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路调整结构以及激光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封斜边门页封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