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1564.9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9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敏 |
主分类号: | H02S30/10 | 分类号: | H02S30/10;H02S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174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组 单晶硅 电池组阵列 框本体 透光板 抵压 封闭 太阳能发电 硅太阳能电池 本实用新型 绝缘黏结剂 新能源领域 潮湿环境 发电过程 方便更换 封闭结构 外部环境 整体封闭 上端 盖合 冷热 上套 污染物 外部 能源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阵列,属于新能源领域,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阵列,包括电池组阵列框本体,电池组阵列框本体的上面装设有透光板,透光板上套设有抵压盖。当该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阵列大批量运用,由于采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发电,减少能源浪费,同时在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于环境的污染物,具有环保的特点,由于受到上端透光板的盖合,不易于外部环境接触,而由于整体封闭机构采用机械抵压形式构成的封闭效果,不会受到外部冷热合潮湿环境影响其封闭效果,封闭效果更好,可有效果保护电池组阵列框本体内部绝缘黏结剂和硅太阳能电池,可方便更换封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阵列。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对矿资源消耗而产生电能过分依赖,例如,现在的发电厂多采用煤炭在火电机内燃烧,产生机械动能,然后再将机械动能转化成电能,不仅给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于全球来说不得不认识矿资源的锐减的状态,各个国家也不得不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知和探索,而最活跃的为利于太阳光能产生电能。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以高纯的单晶硅棒为原料的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开发得最快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它的构造和生产工艺已定型,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种,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应用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运用较多的是在地面太阳能发电,为国家性环保型新能源开发中比较大的项目。
现有的单晶硅底盒式太阳能组阵列,硅太阳能电池均匀设置在底盒内部,并且横向相邻的硅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引线采用互连条相互连接,而底盒的内部下端左右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片,最左侧和最右侧的硅太阳能的电极引线采用熔接的方式连接连接片,每个连接片的下端各设置一个电极接线柱而从底盒下部穿出,并且底盒内部均匀浇筑绝缘黏结剂,从而能够稳定硅太阳能电池以及连接结构的位置,因而构成一个电池组阵列框,为了能够保护绝缘黏结剂和硅太阳能电池不受水的渗入而损坏,多在电池组阵列框的上端口设置一个透光板,透光板接触电池组阵列框的一端外缘设置有围绕透光板一周的凹槽,凹槽内采用封装胶均匀涂布,以此来实现透光板稳定安置在电池组阵列框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渗入电池组阵列框内,存在的不足之处有:第一,采用封装胶将透光板粘接在电池组阵列框,受到外部冷热和潮湿环境影响下,封装胶易失效而粘接能力下降,长时间使用下,容易出现透光板与电池组阵列框对合间隙能够渗入水分,而绝缘黏结剂最易受到水体伤害,大大影响整体电池组阵列的寿命,第二,由于封装胶为一次挤压成型,当后续封装胶失效而失去封闭效果后,并不能直接进行更换,而是直接将整体太阳能电池组阵列进行报废处理,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阵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电池组阵列框与透光板封闭效果受到外部冷热和潮湿环境影响大和不方便对封闭结构直接更换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阵列,包括电池组阵列框本体,所述电池组阵列框本体的上面装设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上套设有抵压盖,所述抵压盖的中心设有透光孔,所述抵压盖的外沿装设有第一边环,所述电池组阵列框本体外沿装设有第二边环,所述第二边环上布设有螺杆,所述第一边环上、对应螺杆的位置设有穿出孔,所述螺杆穿出穿出孔且螺杆的一端通过螺母锁紧,所述透光板的下面装设有软质环,所述电池组阵列框本体上、对应软质环的位置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装设有抵压环,所述软质环插入环槽且抵压抵压环。
进一步的,所述透光板的厚度不小于五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抵压盖为方形盖结构,透光孔为方形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环和第二边环为方形环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环为截面方形的方形环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环内设有内腔,内腔为截面方形的方环形凹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环槽为截面方形的方环形凹槽结构,抵压环为截面等腰梯形的方形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敏,未经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1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